找到相关内容15篇,用时16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教育与心灵健康

    对,很简单。但是让我探讨下去:甚么是慈悲?甚么是智慧?怎样达至慈悲?怎样达至智慧?那就确实不简单了。   佛教所说慈悲,是人类情感世界高尚情操。人若无情,与禽兽何异?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放不下自我,以“我”为圆心,以“我爱我痴”为半径,画出了无数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同心圆。然而,佛教所说慈悲情,与上述种种是不同慈悲是无我、无私、无欲、无求,祇有施与,祇有付出,祇...

    区洁名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65387352.html
  • 佛陀教育与心灵健康

    达至智慧?那就确实不简单了。   佛教所说慈悲,是人类情感世界高尚情操。人若无情,与禽兽何异?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人生有情泪沾臆”(杜甫),“人生自是有情痴”(欧阳修),情天恨海...、不同国度、不同肤色同心圆。然而,佛教所说慈悲情,与上述种种是不同慈悲是无我、无私、无欲、无求,只有施与,只有付出,只有悲悯,只有舍弃,只有救度,只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这样情操,是不是...

    区洁名

    |佛陀教育|教育|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08461287618.html
  • 佛教慈悲”——兼与孟子“恻隐之心”比较

    多少涉及其宗教向度内容呢?  二、无缘慈悲  佛教将人类具有慈悲分为三种,即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和无缘慈悲。  佛教所说慈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慈悲兼指以上这三种慈悲;狭义,或者说真正...完全是因为他有一颗“不忍人”“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佛教所说众生缘慈悲,若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亦可叫人道主义慈悲。这种慈悲属于人类一种心理本能,只要碰到合适对象,便会发生作用,法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941567.html
  • 珠康活佛访谈录

    尽量想办法协助政府部门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佛教所说慈悲济世伟大思想,才能使佛教精神思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只有这样,佛教徒才能真正地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爱戴。  例如...、羊、马、药品等东西很多,我们寺院里也用一部分,但是对绝大部分布施,我还是用于扶贫或是希望学校方面。这样做既符合佛教慈悲济世教义,也契合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时代要求,这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2971405.html
  • 大乘佛教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转化作用

    和烦恼为基础,这将不断制造问题,使我们永远处在被动状态,疲于应付。   而佛教修行不仅是以正见解除病态心理,同时更重视正面心理建立。这种正面心理,也就是佛教所说正念,慈悲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然,普通人慈悲也具有化解嗔恨等其他负面心理力量,但作用毕竟有限。大乘佛教所说慈悲,是建立在空性慧基础上。这种空性慧代表心灵内在觉醒,也是生命本具自我解除烦恼能力,是佛菩萨所以能解脱自在...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3011988362.html
  • 浅谈宋初佛教伦理世俗化和儒家伦理本体化

    生死轮回道,也就是佛教至高境界。而德是指佛教所说慈悲精神广被众生至高之德,这是在修行悟道而后才具备德。从这样角度看,佛徒虽剃发出家,但不能说是不孝,他们自觉觉他,自度度人,是乃大孝。况且他们...”。(注2)佛教所说孝道适用于一切众生,因此,只有当世人守之以儒道,而宏之以佛法,以儒人之,以佛神之,儒佛之孝道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其孝行才能既大且广。   契嵩通过孝和善关系来阐述佛教孝道观,...

    应丽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3541404.html
  • 论契嵩孝道思想

    了生死轮回道,也就是佛教至高境界。德同样如此,并非世俗所谓德,而是以佛教所说慈悲精神广被众生至高之德,这是在修行悟道而后才能具备德,也就是所谓“圣人之德”。这儿所说“圣人”,就是指佛陀,...道然也”。因此他认为佛教所说孝道,“犹可以广乎孝子慎终追远之心”,远及一切众生,当然比之世俗所说孝更广更大。  “必孝章”通过孝和善关系来论述佛教孝道观。契嵩认为佛道以善为用,而孝为善之端,所以...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266312.html
  • 佛教圆融思想和谐生态智慧探析

    皆有佛性”、“众生体性平等”深刻体认。因此,佛教所说慈悲是一种平等慈悲,一种充满对一切生命终极价值肯定慈悲,而非居高临下拯救。佛教有“同体大悲”一说,指大乘信徒知道一切众生(尤其三恶道众生)皆...动圆融生态。   大乘佛教认为,对于期求觉悟生命真相者来说,慈悲最重要。“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悲)为根本。”“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春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084642.html
  • 佛教思想生态实践智慧

    慈悲不仅是生态道德,更是一种生态智慧。佛教慈悲观源于对自他圆融关系确认,源于对“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体性平等”深刻体认。因此,佛教所说慈悲是一种平等慈悲,一种充满对一切生命终极价值肯定慈悲,而...2](P75),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圆融生态。   大乘佛教认为,对于期求觉悟生命真相者来说,慈悲最重要。“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悲)为根本。”[1](第12册,P456)“...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501386832.html
  • 人生佛教思考(济群法师)

    。   佛教所说慈悲,也不同世人充满分别爱,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对方需要就给予。同体大悲,是将众生和自己视为不可分割整体。在菩萨心中,哪怕舍弃一个众生,...祖祖辈辈传统,原因不详。佛陀便根据他所说六方,赋予佛教伦理内涵。如东方代表父母和儿女关系,南方代表老师和学生关系,西方代表丈夫和妻子关系,北方代表亲朋好友间关系,上方代表宗教师和信徒关系,...

    济群法师

    |人生佛教|济群法师|太虚大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193700730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