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即去者,但当正念,勿生惧想·,不著躯命,正心不动,知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于魔界无所舍,于佛界无所取,即佛法现前,魔自退散,既下见去来,亦无忧喜,尔时岂为魔所恼。” ...
何世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0465779.html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清风明月来形容淡泊深远、谦光自牧的化来法师,该可谓神合道妙吧。
感于末法,明眼善知识们相续辞世,正法的住持,就只靠少数真解脱者,作中流砥柱,而佛法现前虽盛,却多鱼目混珠者,...,均回答得使后学口服心服,而开正知解。为报法乳之恩,便祈请老法师,征得同意,将回复弟子们的信函,及其修行之笔记,编纂成书,以分享大众。
老法师出生于佛法盛地的江苏省,因家贫,小学没有读,小学未上...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31892254.html
-
无自力可用处。久久工深,捉住关捩子,随时随地,要抛向那边,即离此界。要翻身入此,即出彼中。到此可见来去空有之实义,佛法现前矣。虽然,犹未也,直待脉解心开,六般神用,无不自在。凡悟性之人,自解作活计,更...头。”“青州布衫重七斤。”“麻三斤。”“乾矢橛。”“庭前柏树子。”等等,皆无义味语也。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曰:无!”“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谁教你拖这死尸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758938.html
-
佛法现前,这是现证,又叫现量。佛法的比量是讲道理,佛法的现量使你马上感到有不同的觉受,当下享用。真正的法是立竿见影,是通得过检验的。
我们了解佛出世的本怀,不是叫人修成佛,是叫人不要迷失了自己...会包容对方,有了包容力就有了亲和力,你的烦恼就减少。所以我讲佛出世本怀在于使众生活得好,活得不烦恼,而佛的慈悲,便是说了许多佛法,佛法的最大功德在于能够改变人的心态。我们可以自我检验一下,你试试自己的...
耕云先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973455.html
-
”,这是佛法现前,这是现证,又叫现量。佛法的比量是讲道理,佛法的现量使你马上感到有不同的觉受,当下享用。真正的法是立竿见影,是通得过检验的。
我们了解佛出世的本怀,不是叫人修成佛,是叫人不要迷失...明的东西都是很普通的;凡是不具备普遍性的东西,他绝对不是真理,真理是普遍如此的,既然是普遍的就是很平常,所以真实的都很平常。真正的佛法没有任何神秘性,都能通得过生活检验,如果不能通过检验,那是无稽之谈...
耕云先生
|坛经|六祖|安祥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10174410547.html
-
念头吗?你现在脑筋有没有念头?各位脑子空空的,我讲话各位听得很清楚,这就是‘空而灵’,‘寂而照’,这是佛法现前,这是现证,又叫现量。佛法的比量是讲道理,佛法的现量使你马上感到有不同的觉受,当下享用。真正...简单的。大凡极高明的东西都是很普通的;凡是不具备普遍性的东西,他绝对不是真理,真理是普遍如此的,既然是普遍的就是很平常,所以真实的都很平常。真正的佛法没有任何神秘性,都能通得过生活检验,如果不能通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0742891.html
-
远离。慈念众生,犹如赤子。语言真实,心口相应。读诵大乘,资发行愿。尸罗清净,佛法现前。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故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从中可以看出,丛林清规的制定,宗旨在于根据中国...所走过的正是一条逐渐与社会相融合、相协调的路。而历代祖师呕心沥血所探索的也正是佛法在中国的生存之道、立世之基。
一
达摩对中国佛教之最大贡献,就是他所开创的新禅法,经其后世弟子的阐发与弘扬...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051576.html
-
尸罗清净,佛法现前。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故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27]从中可以看出,丛林清规的制定,宗旨在于根据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形,确立一套适用于禅宗寺院的行为规范和僧团制度,令天下禅僧管理...人,以魏嘉平中至洛阳。于时魏境虽有佛法,而道风讹替。亦有众僧未禀归戒,正以剪落殊俗耳。设复斋忏,事法祠祀。迦罗既至,大行佛法。时诸僧共请迦罗译出戒律。迦罗以律部曲制,文言繁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乃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3856877.html
-
愿。尸罗清净,佛法现前。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故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21]从中可以看出,丛林清规的制定,宗旨在于根据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形,确立一套适用于禅宗寺院的行为规范和僧团...其实从达摩到慧能再至百丈,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可寻,那就是佛教与中国本土社会的相适应。中国禅宗所走过的正是一条逐渐与社会相融合、相协调的路。而历代祖师呕心沥血所探索的也正是佛法在中国的生存之道、立世...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0359643.html
-
前往分座。大千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藏教,无以阐扬正法,耸人天之听。于是主持大藏经事于本地的万寿寺。天历元年(1328),大千应当乐清明庆寺之邀入寺,他召集全寺僧众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大千指出了修习佛法的障碍,要求众僧不要粘缚知解,以一物不立的思维来获得“起居自在”,如是做到佛法现前。众僧听了他...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16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