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结论
一切佛法,以教、理、行、果四字摄尽。现在所讲,是专从理上提纲挈领而解故曰“佛理要略”。略分三段。
一、因缘生法──五乘共法──向上增进心
因缘生法之意义于下当明,此中所亟须言者,即佛理要略云何先就因缘生法义上而明?盖因缘生之意义,乃明一切法从因缘而生,此实为佛法建立唯一之基本;其理最为普遍,所谓一切世出世法皆从因缘生是也。故若欲明佛理要略,必明...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4239550.html
-
姚鸣京作品
当代中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姚鸣京绘画展将于2008年9月20日至9月26日在山东烟台美术馆展出。
据悉,姚鸣京长期吃斋修禅、精研绘事,其所创作的充满佛理的意境山水画是自石涛、八大之后中国禅宗绘画的又一高峰。
佚名
|绘画展|佛理|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9063429530.html
-
式的精粹和歌谣般的优美,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佛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渗透进人们的各种生活理念并在谚语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这些带有一定佛理的谚语,至今仍然活在群众的口语里,并且...。 2、谚语对因果的论述。"因果"二字可以说是佛理的高度概括。佛教认为,诸法之间不但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又是构成一切业报轮迥的基础。谚语对因果有着许多生动的比喻。如"无风不起尘"、"无浪潮自...
李园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0259759.html
-
佛理禅机说乌尤
来源: 四川乐山日报
乌尤寺现存匾联均为清晚期和民国时作品,多达48幅。在全山不同地点的建筑上,与建筑内涵及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展示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它的涵蕴和幽雅,追求着一种禅的“雅”韵;第三方面,则怀古、思古和鉴古,追溯着寺庙的“古”风,从匾联中,一部两千年乌尤山史跃然而出,从“离堆”到“青衣”到“乌尤”,沧海桑田巧妙地隐于佛理禅机之中,构成了...
四川乐山日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891853.html
-
佛理奥义探究
胡晓光
禅学的禅悟与哲学的直觉
时至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由于西方理性思维比较发达,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当代可以说是科学的时代。由此,人们普遍崇尚科学...中道,迷者也就是迷自性中道,见自性者即见中道,见中道者下落边见,能生法法平等心,在行为上才能实践事事无碍的境界,也就是禅宗的妙悟自由状态。
摘自慧炬出版丛书《佛理奥义探究》
摘自《慧炬》...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0364613.html
-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
吕云峰
内容提要:人在濒死状态下究竟发生何事?濒死体验其幻耶,其真耶?本文在综述已有科学研究基础上,揉合古今异同、中西差异,从佛教立场加以分析,阐述了其宗教性的观点,认为这种体验是生死之间的一种客观现象;但从科学方面来讲,尚在探索之中,存在较多盲点,有必要借助佛教理论作为其实践指南和指导航标。
关键词: 濒死现象 幻觉 中阴 善恶
濒死...
吕云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3288958.html
-
六朝僧家吟咏佛理的诗作 罗文玲 明道管理学院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p. 61 提要 六朝自公元三世纪初到七世纪初,这段时期南北对峙,战祸连连,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就整个社会而言,...佛学,这是佛学引入中国的一大特点;而文字的表现,就是用文学语言来宣扬佛教的义理,其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即是以诗来阐述佛理。就僧侣的诗作而言,从僧传与诗文集中的统计约有304首作品,60位僧侣作家。[1]...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6.html
-
金庸小说中的佛理禅机(发贴人:小枝)
作者:姚展雄
金庸,一个全球华人圈内最具影响力的、拥有数亿武侠小说读者的武林造梦者;金庸,一个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俺碧鸳”、精书十五部武侠小说...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深究佛理的人,是绝对写不出这种书来的。 因为同时刻画了金轮法王、鸠摩智等僧 门败类。一些评论家认为金庸贬低少林众僧,是不喜欢佛教。但实际上他笔下的恶僧多以不得善终而结局,这又印证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0576564.html
-
佛理感悟: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敢复去,爱之恐拔罢;为猎者所得,身坐分散,而为一毛故。人散意念,恩爱财产,不得脱苦,用贪故。” 这个比喻翻成白活是:“山里面有一种揭鸟,它的尾巴有很长的毛。这长毛如果被夹住了,它就不敢离开,因为它爱自己美丽的长毛,怕一走开就拔断了。因此被打猎的人抓住了。身体被撕裂分散,全是由于它爱惜一身长毛的缘故。人也是一样,清纯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2254268.html
-
没有深究佛理的人,是绝对写不出这种书来的。 因为同时刻画了金轮法王、鸠摩智等僧 门败类。一些评论家认为金庸贬低少林众僧,是不喜欢佛教。但实际上他笔下的恶僧多以不得善终而结局,这又印证了佛学因果报应,天网...
姚展雄
|皈依|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2/0829413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