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你所说,善知识对求法者来说,是很重要。“善知识如针,同行如线”。线跟着针走,针直直走,线就直;针歪掉,线也跟着歪。在佛藏经里说,一盲引众盲,相牵堕火坑。跟着恶知识走,就会堕到地狱,因为恶知识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众生;跟着善知识走,就会见到阿弥陀佛。善知识就是有被阿弥陀佛救度的体验,而且有很深刻的教学,能够把阿弥陀佛的本愿教给我们,并且引导我们走求道的路,这就是善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2877608.html
-
善知识对求法者来说,是很重要。“善知识如针,同行如线”。线跟著针走,针直直走,线就直;针歪掉,线也跟著歪。在佛藏经里说,一盲引众盲,相牵堕火坑。跟著恶知识走,就会堕到地狱,因为恶知识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众生;跟著善知识走,就会见到阿弥陀佛。善知识就是有被阿弥陀佛救度的体验,而且有很深刻的教学,能够把阿弥陀佛的本愿教给我们,并且引导我们走求道的路,这就是善知识。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5977953.html
-
合作一帙:例如:《无所有菩萨经》,4卷;《观察诸法经》,4卷;《佛藏经》,4卷。上述三部经在《大唐内典录·入藏录》中合为一帙,但在敦煌遗书伯3432号中却标著为:“《无所有菩萨经》,三部十二卷,一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142160.html
-
郑播德书法:德为本——道德教育,是世间一切教育之根本
1 《佛藏经》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好,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
这三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有次第,要有顺序。循序渐进,就容易学习了。
2 小乘佛法(又叫做“南传佛法、上座部佛教”),相对比较容易修学。
唐朝中叶以后,为什么中国人不学小乘佛法、而...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0261179376.html
-
提起缘生缘灭的念头,这一切无非是空花的佛事,水月的道场,勿为名闻利养所迷惑。《佛藏经》云:“出家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在。君有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愿共供养。”又云:“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干...佛法长久住于世间。又《佛藏经》也说到:“五夏以前,依人受学律藏,五夏以后,具知,应学无我人法。”因为“自此(五夏学律)以久,杂学言说,污染净戒,定慧无由生者,佛则不许。故律云:若师阙教授,当余处学,为...
果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0269438.html
-
自在之乐。大乘《佛藏经》卷中佛谓“无上道中诸欲永息”,诸佛无上菩提,唯是离诸欲诸见之一义。能征服自己贪欲、获得无欲之大乐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大丈夫,才是最有智慧、最为富有的人。
佛教认为,人完全...等性方面的细微分别心。《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规定在家菩萨起欲界欲,不修观对治而速疾除灭者,犯重垢罪。若虽然“常勤欲灭,欲心起”,则不犯戒。《佛藏经》卷中说大乘道应永远熄灭的诸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74824.html
-
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我们要受补习教育。从哪里补起?我们要从十善业,但是十善业做不到,十善业还有基础,那就是儒的《弟子规》、道的《感应篇》。世尊在《佛藏经》里面告诉我们,《佛藏经》不是《大藏经》,佛经里头有部小部头的经叫做《佛藏经》,在这个经里面佛说,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所以佛教导我们,还是希望我们循序渐进,先念小学,再念中学,再念大学。小乘就是佛门的小学,我们没有学过...
净空老法师主讲
|净宗|教育|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4331434508.html
-
契机的了!“佛藏经”说:耆老们,但知保守琐碎的教条,偏于自利,不能住持佛法。亏了少数青年,才将大法传弘下来。过去如此,未来也一定如此,青年众来发心修学,才是发扬真正大乘的因素。如大乘法中的文殊、善财等,...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548223.html
-
他们虽非恶意,然而却也脱不了诽谤的事实。我们可以参考《佛藏经》,我曾把此经,比喻作“照妖镜”,因为佛陀对于末法时代的寓言,太过精彩。正信的佛子,一定要多多参阅,以为自勉。 这里需要深究一下,导致善意...
天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4548559.html
-
禅定),因此即得往生。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念佛的方法,有持名念佛(口称佛名),观想念佛(观想佛的相好功德)和实相念佛(观佛法身是非有非空的中道实相)三种,而且佛藏经也说:“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207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