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
释善音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
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
1999年03月出版
页19-41
-----------------------------------...即掀起研究《庄严经论》之风潮。本篇论文以《庄 严经论.修行品》为研究主题,分为《庄严经论》、〈修行品 〉及有关于〈修行品〉的“研究成果之回顾”等三部分而简介 之。 ...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9.html
-
即掀起研究《庄严经论》之风潮。本篇论文以《庄严经论.修行品》为研究主题,分为《庄严经论》、〈修行品〉及有关于〈修行品〉的“研究成果之回顾”等三部分而简介之。 文中,笔者首先列出前人对《庄严经论》的“作者”与“章节”之异说,并提出个人的浅见。而在第二部分──关于〈修行品〉中,则对本品的科判,稍作补充,及简介〈修行品〉内容。在第三部分,则列举出与本品相关之研究成果,并简介之。 关键词:1.《大乘...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除九障》(克珠杰和擦果哇记录)》、《第三品释——吉祥阎摩德迦幻轮仪轨广释三界尊胜日光》; 第十九函:《时轮根本续修行品四手印法》(嘉曹杰记录)、《胜乐圆满次第春明点》、《时轮圆满次第六支瑜伽教授》、...大乐道》、《时轮根本续修行品四印笔记》等。 1413年,他把甘丹法位传给克珠杰。次年,在布达拉宫圆寂。 2.心传弟子克珠杰 克珠杰·格勒贝桑(1385——1438)是宗喀巴的心传弟子。生于两藏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549105.html
-
这是将法华经的宽和性格,予以更加扩大和澈底,乃法华经以后所成立的经典(松本,批评,二二二以下;中材、哲学思索在印度的展开、四六以下)。 修行道地经 (大正一五卷)本经,最初只是一卷七品,其次乃变成了二七品,最后再加上弟子三品修行品等,始成为现形的七卷三十品。二七品及三十品的修行道地经,此法华经原本更新(渡边泰道、宗研新、IV—一一八以下,尤其是一三〇) 。 华严经 本经原名,可能是...
日僧纲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2264164.html
-
安居处所的记载,为他书所无,在佛教中堪称珍贵。
(5)《修行道地经》八卷,众护造。西晋太康五年(284),竺法护译。下分三十品,始《集散品》,终《菩萨品》,主要论述修习佛法的义门。其中,最后三品《弟子三品修行品)、《缘觉品》、《菩萨品》系根据《法华》义旨而添作的,为先前的后汉安世高译的古本《道地经》(一卷)所无。
(6)《异部宗轮论》一卷,世友造。唐龙朔二年(662),玄奘译。书中以说...
陈士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0568563.html
-
、修行品等都是三乘结合起来说的 ,讲障就涉及到三乘圣者在修行过程中的所有障碍。有的纯粹障菩萨 ,有的纯粹障声闻 ,有的不障菩萨但障声闻 ,有的不障声闻但障菩萨 ,有的都障 ,这在其他经论中找不到的。《...《辨中边论》读后——论障●作者:戒净法师
障 ,即障碍 ,从广义上说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障碍 ,今单从修习的角度来阐述障碍。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障碍 ,《西游记》中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有...
戒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5.html
-
二我相执,于彼全无相执气故,若于如此分别亦见过患,善恶分别悉破除者,显然欲树支那堪布所遗教规。[?] 在卷二十一中,宗喀巴复说: 由彼等门邪解空性,所有相状即先由分别所修行品众多善行,后自妄为得...就是一种能容纳一切,又不执著于一切的无差别境界。禅宗认为人修行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在心理上达到无差别性。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宗喀巴全然不同意摩诃衍的观点,他从两个方面切入,来批驳这一论点:其一、宗喀巴...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859102.html
-
规。[⑩] 在卷二十一中,宗喀巴复说: 由彼等门邪解空性,所有相状即先由分别所修行品众多善行,后自妄为得正见时,见前一切皆是执相,生死系缚。次生倒解,谓彼善行是为未得如此了义正见者说。遂于一切分别,妄见过失,由邪分别诽谤正法,现见多如支那堪布。[?] 所谓的“无分别”,也就是“无念无相无住”的境界,也就是一种能容纳一切,又不执着于一切的无差别境界。禅宗认为人修行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在心理上...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2059104.html
-
由彼等门邪解空性,所有相状即先由分别所修行品众多善行,后自妄为得正见时,见前一切皆是执相,生死系缚。次生倒解,谓彼善行是为未得如此了义正见者说。遂于一切分别,妄见过失,由邪分别诽谤正法,现见多如支那堪布。⑩
“无分别”是一个被般若类经典特别强调的概念,主要内涵是反对人们对事物所进行的观念分别,包括对事物的称谓和区分。摩诃衍认为人修行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在心理上达到一种不执著一切的无差别境界。
...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259635.html
-
非少闻者所行也。我法精进者之所行,非懈怠者所行也。 (T2.754c)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修行品》 有 八大人念 。何谓为八?一者,少欲,非不少欲。二者,知足,非不知足。三者,寂静,非不寂静。四...成实论?无相应品》 又 八大人觉 中,亦次第说。若比丘行少欲则知足,知足则远离,远离则精进,精进则正忆念,正忆念则心摄,心摄则得慧,得慧则戏论灭。 (T32.277a) 《成实论?道谛聚定论中定因品...
黄国清 释性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456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