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说:“其运动果真实现,则将来仅有专供社会人士研究之佛学,而寺院虽存,已非僧众修学之场所、佛教弘化之机关矣。如此则佛寺僧众不能存在,而我人又何需更提倡僧...僧制》,《全书·宗用论》第1099页。
[8]太虚《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全书·制仪》第474页。
[9]太虚1940年汉藏教理院的座谈《从佛教能否存在谈到轮回...
李虎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1355931.html
-
12、太虚,《我新近理想中之佛学院完全组织),《太虚大师全书)第34册。 13、太虚,《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大虚大师全书)第34册。 14、太虚,《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太虚大师全书)第34... 从太虚大师创办之佛学院看其僧教育思想 释宏亮 太虚大师生于19世纪末,活动于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变革中,各种革命思想相继涌出。在这种社会大转型时期,...
释宏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2664110.html
-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中提到建立三级僧制,一为学僧、二为职僧、三为德僧。 所谓学僧,即求学阶段的沙弥或比丘。 所谓职僧,是已具有相当学识及资历,正在为佛教服务的菩萨僧,大师所说菩萨僧的服务场所,包括...宗旨与目的,可以归纳为“造就僧宝,住持佛教”。结合当前的形势,僧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和造就爱国爱教、具有较高佛教学识,信仰坚定、具足僧格,能适应现代社会、立志于从事佛教事业、住持佛法的青年僧才。大师...
释振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668593.html
-
2)元照《资持记》卷三。前揭“全集”414页。
(3)“全集”一册,199页,《律学要略》文。
(4)《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文,载于《太虚集》37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一版...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僧制今论》、《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修改管理寺朝条例意见书》等文,载于前揭《太虚集》。
(28)《太虚集》355——6页。
(29)《...
劳政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488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