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
僧璨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545031.html
-
一载:“其灿(粲)禅师,罔知姓位,不测所生”。唐道宣《续高僧传》说:“(慧)可后灿禅师,隐思(司)空山,萧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说法”。由于这三部典籍对僧璨大师连说了四个“不”,所以僧璨大师的生年和籍贯就成了佛教史上的千古之谜,以致当代出版的《宗教词典》也不得不在僧璨条目的生年括注中划下“?”。
僧璨生年古已“不测”,但古籍并非完全“不出文记”。例如《景德传灯录》卷三僧璨传中说:“初以白衣谒二...
王 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139091.html
-
汉传佛教,历来都是由两种力量汇集而成,一是隐修岩穴的高僧,一是弘化尘世的高僧。隐修者实修实证,积聚法财,并源源不断地向弘化者输入智慧和力量,从而使道脉不断,佛法日新。在禅宗史上,三祖之于四祖,龙山之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1950759.html
-
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略述 方立天 达摩、慧可、僧璨这三位禅师的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各种记载还很不一致。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现有的记载都表明,三代禅师都崇奉四卷本《楞伽经》...著述。慧可的撰述今已不存。题为僧璨所作的《信心铭》,虽不完全可信,却为后进禅宗所喜诵,因而具有了禅宗根本典据的意义。 一、同一真性与安心法门 达摩禅师心性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有“同一真性”...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4565761.html
-
【内容提要】 禅宗自达摩祖师传来中国,到第六代惠能大师,才真正树立起宗派的法幢,这已是无争的事实。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理论却是其奠定宗派的核心内容,这也是禅门不变的宗旨。然而,在其实践“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41894.html
-
请到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并在那里大弘禅法,结果受到当地著名学者道恒的诘难,进而忌恨加害。当歹徒行刺二祖时,他的弟子僧璨奋不顾身加以保护,嗣后师徒避至舒州(即今安徽潜山县)。在那里,慧可给僧璨进一步讲解了禅学。僧璨听后,深悟“佛法无二”的佛理。二祖遂把初祖达摩传下的衣钵传给了僧璨,是为禅宗三祖。 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发展,是和历代帝王的支持推崇分不开的。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 4位皇帝发动过大规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3167998.html
-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姓氏考 宗 性 一、 绪言 被后世禅宗奉为三祖的僧璨大师,不论是早期禅宗史书《楞伽师资记》、《历代法宝记》,还是后来的《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语录,乃至保存在《宝林传》中的唐玄宗时房琯的《僧璨大师碑记》和保存在《全唐文》中的孤独及所撰的两篇碑铭,都没有僧璨大师姓氏的记录。对于这一问题,宋契嵩(1007—1072)曾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他在《传法正宗记》中说: 评...
宗 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064601.html
-
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诏赐三祖舍利塔为“觉寂塔”、僧璨为“鉴智师”。198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
...
刘运中
|三祖寺|庆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8/134328215.html
-
弘扬禅法并著有《信心铭》阐述禅法。在危难时期僧璨大师使禅宗得以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16052822414.html
-
安庆日报讯 日前,总投资2.6亿元的司空山二祖寺下院重建工程规划方案获专家评审通过,重建工程将于8月份动工。 司空山二祖寺是中华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北周建德年间,周武帝下诏灭佛,禅宗二祖慧可携始祖达摩所传袈裟和4卷《楞伽经》隐居司空山,掘石窟而修禅,传衣钵于僧璨,使印度佛教禅宗中国化,并成为佛教主流教派。隋唐期间,司空山拥有寺舍1800多间,后大半遭兵灾,仅留下石坊、石槽等...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0855468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