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名震一时。
僧达十五岁出家,以听人讲经和自己修持为日常的功课。受具足戒后,僧达专门研究轨毗尼。后来,僧达遇到勒那三藏(天笠僧人),以勒那为师。接着,僧达又听光法师讲《十地论》,并受了菩萨戒。此后到南方,又向徐部学习了地论。
僧达出家修学两年,就已经名声大振。魏孝文帝把僧达请到家庙中,让他宣讲《四分律》。
梁武帝弘扬...
佚名
|高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16032710425.html
-
的实物见证,它为研究哲学史、佛教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缘起僧达 公光大
义泓和僧达都做过洪谷寺住持,洪谷寺第一任住持又是谁呢?
第一任主持名僧达,洪谷寺就是北齐文宣帝为他而建。
僧达是北齐上谷人(今河北易县),15岁出家,曾受北魏孝文帝礼遇,梁武帝曾听其讲经,“连席七宵”不倦。他还为西魏废帝摩顶受戒。到了北齐文宣帝高洋主政,高洋也很敬重他,为僧达在邺城修建定寇寺,于林虑山修建...
盛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42889822.html
-
、僧范二人外,已不能确指。但知有法上、惠顺、灵询、僧达、道慎、安廪、昙衍、昙遵、冯衮、昙隐等人,都是慧光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们或在律学、或在地论,或在教团的行政管理方面,分别卓有建树,因而都能垂名僧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1556200.html
-
?张增午认为可能是僧达。
佛教显宗认为,除佛祖释迦牟尼外,其他一切有觉悟的,不论觉悟程度属于哪一“果报”的,都可以建塔。菩萨、罗汉、高僧、一般和尚,乃至信徒都可建塔,不过,塔有等级差别,如世间...。纵观洪谷寺历史,与朝廷密切接触的高僧有北齐僧达、唐代义泓等。但义泓圆寂时已被朝廷排斥,很难被诏赐建塔。
僧达不同,他圆寂之时,齐宣帝“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林为动,葬于谷中岩下,立碑...
盛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42789821.html
-
僧达、道慎、安廪、昙衍、昙隐、洪理、道云、道晕等人,其中以法上为上首。他担任魏齐两代僧统,著有《十地论义疏》、《大乘义章》等。法上的著名弟子有净影寺慧远,他对《大乘义章》作了详细的注疏,阐述了地论师南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3557560.html
-
传承他的法与律学。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在翻译《十地经论》时,发生意见分歧。慧光参与其事,折衷笔受为一本,并著论疏,使《十地经论》得以畅行。慧光门下高材很多,知名的有法上、道凭、昙遵、僧范、慧顺、灵询、僧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3258462.html
-
,靠近昙鸾那一时代的佛教界是很有可能实行了这些行法的。 据《续高僧传》卷十六记载,梁武帝常向北遥拜,说:“北方鸾法师、达禅师,肉身参菩萨”。僧达(475~556)于帝都大同学律,曾为北魏孝文帝讲《四...~563)二师之名,称赞他们善于教化敌对两国的统治阶级和将禅定修行的真髓一直传到隋代的功绩。僧达、僧稠、僧实,都是禅门的师表,给予了上下各阶层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此三师作为昙鸾所说的难行道的大师,可以...
藤堂恭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2259663.html
-
,得其心要。周太祖礼请为国三藏,并从受归戒。此外一般弘修禅法的,有慧初、僧周、慧通(以上北魏)、道恒、慧可、僧达、道明、法常(以上北齐)、僧玮、昙相、昙准、昙询、恩光、先路、慧命、昙崇(以上北周)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5057082.html
-
邺城西南宝山寺,春秋七十有二。”现安阳西部宝山灵泉寺有北齐河清2年(公元563年)道凭法师墓塔尚存,记载了道凭不平凡的人生。邺下林虑山洪谷寺著名高僧僧达,曾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从师于少林寺建寺之初的高僧勒那摩提及惠光。道宣《续高僧传.齐林虑山洪谷寺释僧达传》:僧达“为魏孝文所邀延寺庙……振锡洛都因遇勒拿(那)三藏,奉其新诲……后聪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昙隐为嵩岳少林寺“(惠光)大弟子也...
马爱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2358333.html
-
对外佛教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1961年,新加坡僧达贤礼五台山,参拜了各个寺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台山逐步对外开放,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的佛教僧众与善男信女,纷纷涌向五台山,参拜文殊道场,学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5446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