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9篇,用时8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

    论“”   张秉全   是天台宗主要理论体系之一,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的关系。原本佛经中没有这个名相的。智者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首先提出之命题,他在疏中说:“是觉义,有”。随即依次立理、名字、观行、相似、分证和究竟。在《摩诃止观》中,大师引用《涅盘经》中贫女宝藏之喻,对之义加以和会:“譬如贫人,家有宝藏而无知者”,...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4560622.html
  • 天台佛义

    ,头角峥嵘,威仪堂堂,努力修学。令人看到了二十一世纪佛教明亮的曙光。适值《法源》征稿,在此,便将曾经与一些同学讨论的关于“”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概要介绍,并希望诸位法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意见。  ...,于此也可以见其一斑。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九月,端坐生西,寿七十三。[2]   三、“”的建立   “”是天台智者(智顗 )大师(538-597)所创立。智者大师立此佛义。是...

    传 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1460475.html
  • 颂略解

    颂略解   作者:张秉全   是天台宗的主要理论之一,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关系。所谓而常而常者是也。约修德说,全性起修,阶位分明,所以论。如水有浅深,高低不同。约...者,一、理,二、名字,三、观行,四、相似,五、分证、究竟。   颂,偈颂。以五字或七字成一句,四句为一颂。是以五字一句,四句一颂体裁,阐述了的义理。   颂...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4758299.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三)

    扼要综述其要义,并借《观经》内容点示其事证,兹分别略举如下:   (一)有关综述“无情成佛”之要义部份:  如在科中,阐述有关“是觉义,有”云:   之义,不专在,一切假实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辨其初后。……今释教主,故就辨;以论十界,皆理性故,无非法界,一一不改。故名字去,不唯显佛,九亦同彰。至于果成,十皆究竟。(卷一、398b)   易言之,下自地狱法界,上至...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742742.html
  • 天台与净土

    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来念佛,念佛不能往生是心中的地狱五条根太过牢固,及观行与念佛的不得法。   天台的说明了修持要有次第与知位次,可用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称自性不须修持之病。佛者:一、理。二、名字。三、观行。四、相似。五、分证、究竟。此以明位次之深浅。明当即是,如初生之孩子,其相貌形如同父母,但力则大相悬殊。不得谓孩子非人,又如不可说人无佛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2882122.html
  • 天台宗大义

    治助开。修观无法开发圆理,必须藉助度事行。八知位次。如不知位次,易患未得谓得。九能安忍。入五品位时,顺逆要容忍。十离法爱。如执十信相似位,或获六根互用,若过爱执,属顶堕。  五、。一理。是指...法身,从初住至等觉,分破四十一品无明,分见佛性。究竟。断第四十二品,发究竟圆满之觉智,智断二德圆满,无惑可断,无理可证,圆满究竟极果之妙觉位。  “”是指不二之义,而在修证上有“”。如唯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247679.html
  • 十法界之四圣法界与一真法界图

    ,天台智者大师,立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 一、理,一切众生,虽轮回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证一分三德,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究竟,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身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1053024.html
  • 论天台教中的净土思想

    话说,我们本来是,我们本来可以有的三身,但由于多生多劫在道,特别是三途沉沦,只剩下随业流转的业身。但我们的本性并没变,正是全妄真。  有了这样的理论根据,不深信发愿往生净土的人是没有的。  4.  的教理,简言之就是:众生和无二无别,从名字上说,都是。但诸佛是福慧双修,觉行圆满的受用。而我们众生只是名字,受用与诸佛完全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和诸佛修因不同,果报自然...

    袁树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2360910.html
  • 探究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与禅宗顿渐之关系

    一心三观、三谛、等特色。  何谓“一念三千”?  此说“一念”,无异我人的“一心”。“三千”是指一切法,就是指“十法界”之四圣凡等法。以凡界的众生来说,每一众生的起心动念之一念,所以说:“一...并用,下定决心,不妨深研“妙法莲华经”,或读诵、或礼拜、或止观,相信毕生获益无穷。  五、佛义  “心是”,不但是佛法的精要,也是一句深涵智慧的肺腑之言。智者大师恐于人们只在口头上说说,因而以...

    果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5965547.html
  • 天台宗略说

    三)说  (1)理有情本具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古德有偈:‘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2)名字:闻法得解,明了本具之佛性与十方诸佛平等无殊。古德有...得力,粗垢先落,仿佛见到本真。古德有偈:‘四住虽先脱,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5)分证:因功夫增进,分破无明,分见法性,为散开一隙云雾,便见一片青天。古德有偈:‘豁尔心开悟,湛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370498.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