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尘不到处——说“六尘” 选自泽道法师《禅释武夷山》 泽道法师 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响声岩上有一个“一尘不到处”的题刻,落款“姚江,王守礼”。王守礼的生平已无处可考了,但从题刻的内容和他在...佛理感悟至深。 在佛教中,尘,指“六尘”。佛法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和六尘一一对应,如渠与水的关系。眼睛所看的为“色”,耳朵所听的为“声”,鼻子所闻的为...
泽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5957700.html
-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
(一)为形所役
人的一生,...感受,人生也显得不开朗。当然,他的 心是乱的、不统一的、四分五裂的。精神就是心,一个分裂不统一的心,是不能借假修真的,因为它没有力量。
(六)作茧自缚
人要修行,无须放弃工作,不须躲入深山...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11489953.html
-
写了这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述这次盛典,称颂修塔盛举。次年,王勃乘搭木船南赴交趾,遇海上飓风罹难,年仅27岁。这篇碑文,成了一代才子的绝笔。
苏轼在此悟禅,“六榕”遮“六尘”
...“六如”二字,如今在六榕荫下,他深感世人皆受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蒙蔽,而置身六榕之下,六尘便被遮隔,所以此处的“六榕”与“六如”一样,皆是喜欢说禅的苏轼的佛理深意也。
厅内有白色玉石所...
张御临 方谦华
|六榕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0/2311401648.html
-
http://www.fjdh.cn/Item/31687.aspx
-
问: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如何? 徐恒志答: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尘”是污染的意思。六根接触六尘,和合而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是“内界”,六尘是“外界”,六识是“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而生“十八界”。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011346.html
-
在五欲六尘中,获得一种抵御的保护层。如鹅鸭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一样。是故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现代,这亦是信愿的本质内涵,敬希净业行人从此痛下功夫。具足厌欣,方能提起...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5377576.html
-
如本法师答:定中无一切妄尘,诸法不可得,若有一法尚存,不可称之正定,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是妄尘,看到佛相,佛相亦不能例外,何以故?菩提自性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10312439.html
-
如本法师答: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不知决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如幻如化,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55312127.html
-
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不知决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如幻如化,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要效法莲花...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5077699.html
-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586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