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
如本法师
六度|波罗蜜|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08114124928.html
-
所谓「精进」就是心要专,行要积极,这就叫做精进,「精」就是心要专,「进」就是不退,所以行要积极,这才叫精进。 「精进」是六度波罗蜜其中之一,这六度就是六种方成佛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方法要能够平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精进」。例如「布施」,布施有分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除了生活物质的布施以外,连我们身体的一部份也要愿意捐,这才是真正的布施,捐血、捐髓全都愿意捐...
慈济基金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044051.html
-
如本法师答:成佛。成就无上佛道就是学佛最终目的,六道轮回不是我们久居之处,毕竟,六道充满苦痛、无常、空幻、无我、六道非永恒的。声闻(梵语 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二乘行者,仅是独善其身,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急迫求离生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生死,自度自利,并非学佛者的愿望。
菩萨行者正行六度波罗蜜中,未究竟证成菩提,亦然非学佛者的理念,佛道是修学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11412122.html
-
佛光大学佛教研修学院3月8日晚间于南台别院举行「2008年世界英文佛学巡回讲座」,由加拿大妙哲法师主持,妙光法师以「快乐生活:六个聪明的策略」为题,进行全程英文佛学演说,共有德光女中、台南一、二中、成功大学、台南大学、远东科大、台南科大、南台科大等校百余人听讲。 妙光法师以六度波罗蜜教导同学,学习以布施帮助他人、以持戒修身养性、以忍辱面对挫折、以精进迈向目标、以禅定安定身心、以...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2161921174.html
-
一定在寺院殿堂,六度波罗蜜几乎都可以在读书会上找到修习的道场。(图:梅小青)
...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20055877060.html
-
心专程由台来办一次“六度波罗蜜”的三天密集讲座,利用国殇纪念的长周末,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共三十小时的时间,把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的精华,一一向学员解说。在筹划当中伤脑筋的是找不到对六度波罗蜜阐述详实的教材(当时洛杉矶地区的学佛气氛方起步不久),游老师记起他去纽约观音寺拜访敏公长老时,那儿有一些印刷清楚,段落分明的“大智度论”,游老师建议我向敏公请此书来当教材。...
净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879221.html
-
得证佛果,终不退堕,何以故,佛(梵语buddha)与诸法实相不二故,佛与中道法相应故,佛与法性正等故,佛已圆满六度波罗蜜故。
成佛之后,绝对不会再变成众生,譬如金矿经过冶炼,将杂质弃除,所集成的...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33712239.html
-
要生气时先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状态,「只要一转念,烦恼断了,人就没事了」。慧济法师表示,人生的考试是没有时间、日期、地点、科目及范围的,是靠平时修持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所...
佚名
|巴拉圭|佛光|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1435721201.html
-
”之人是“远观”之人。在六度波罗蜜中能行“忍”之人,必能以“无为”作施的后盾,必能以不犯为戒的行持,必能恒久的精进,...中,“随缘历境修”何其困难,我现在才体会到“忍”波罗蜜于六度中之重要性,有六度波罗蜜的行持必有“四无量心”之相应,故能行持慈、悲...
忍辱|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425491262.html
-
总说自心法为六度波罗蜜、基、实相、地、道等所有功德之根本或基,指一切佛子之法行中最殊胜者。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布施戒忍精进及静虑,如是无比智慧波罗蜜,此等即为国王宝藏库,王乃依此渡至苦海岸。」此...;无色界同分之愚夫近行静虑、资粮道和加行道之三摩地转为道用者—实义分别静虑、入无漏法行之如来善品静虑等三静虑;多闻教法之功德、教义明瞭之思惟、其义了悟之禅修等三智慧。须舍弃此等六度波罗蜜相违之过失。从...
吉美林巴 大师 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086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