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篇,用时5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伽师地论抉择分菩萨地戒相叙说

    菩萨戒。菩萨戒,胜过声闻戒,以胜以强而  摄於劣於弱,理所当然,故菩萨戒摄声闻戒,转声闻戒而为菩  萨戒。  二、摄善法戒  一、暑辨应善观察云何摄善法戒毗柰耶聚,谓诸菩萨,於摄善法戒修习时,晷於应善观察。何等为?一、轻蔑,二、懈怠俱行心,三、有覆蔽心,四、勤劳倦心,五、病随行、障随行。若诸菩萨,於善法中所有轻心,无胜解心,及陵蔑心,名轻蔑。若有懒惰憍醉,放逸所缠绕,名懈怠...

    默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467381.html
  • 住心品之思想

    恶人也可以发起善良之,那就是持斋之。说到持斋之事,印度在家信者,一个月中特别规定有天是过着佛教之信仰生活,于其日中特地减少食事,用其节食之部分布施给贫苦之人,其布施表示慈悲之,了解到此处是善心...善心也是这样的生长,那就是:一、种子,二、芽心,三、苞心,四、叶心,五、花敷心,、成果种心。这种心之生长之的状态,是无道德之人悔悟,唯有道德心之阶段,无道德之人的心中潜在有不少菩提,若...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14386412.html
  • 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

    癡心者,謂於可愚所緣境事,癡纏所纏。  6離癡心者,謂即遠離如是癡纏。  如是,當知皆是「行時」所起三煩惱品,及此三品對治差別。  1略心者,謂由正行,於內所緣,繫縛其。  2散心者,謂於外五妙欲,...摘要  本文主要依據佛陀所教導的「四念住」,來探討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從身、受、、法四方面,經由內觀禪修的實踐,看清身心的無常、無我,以達成心靈淨化的標的,並顯示出佛教心理學的特色。  一、前言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340253.html
  • 陋室杂谈(五)什么是

    整体。所以说我们最熟悉的是,最不了解的也是。  众生之所以不了解自己的,首先是因为把心想得太简单,其实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同经论对的归纳有简有繁,少则两种,多则种。为了尽可能地说清说透,咱们就按种心来讲。一、肉团心,这个大家都懂,我就不说了。二、集起,集合诸缘传输种子,生起现行万法之,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三、思量,念念坚执第八识为我,恒审思量之,是第七末那识的别名。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0756709.html
  • 道绰和迦才对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的比较及其伦理意义

    系统介绍:(一)信退;(二)位退;(三)证退;(四)行退。信退者,十信位中初五位,犹有退生邪见断善根等。后位不然。位退者,十住位中前位,犹得退败作二乘等。后位不然。证退者,十地已前诸凡夫位,于前...生,故永离恶道。、三受心异。兜率三受互起,极乐但有乐受。七、尘境界异。兜率尘,令人放逸;极乐尘,令人发菩提。八、受生异。兜率受生,男在父膝上,女在母膝上;极乐受生,七宝池内莲花中生。九、说法...

    曹晓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5564198.html
  • 唯识三十颂诠句

    苦果,不名不善。由彼果法,顺益违损,但于此世,非于他世,不具二故。言俱非者,谓无记法。非善不善,故名俱非。于善不善益损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此显识皆通三性。  此所遍行  此,谓识。所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二、与相应。三、系属于。具此三义,故名所。此转识,但与所相应。所,和五十一。位者何。一,遍行位,有五所。一切心中定可得故。  别境善烦恼  二,别境位。亦五...

    韩清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247076.html
  •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

    择卿在《秘密五章》之中,指出用四句即来辩别的话,则可判定其传授的可否。普容则反对两者的所说,认为秘密教义乃不可共闻不可相见,当然,传授是不可能的。  (2)《法华文句》的 “身子退”[46](卷3.身子退位)此一问题,   p. 205  知礼已判 “身子退”为“别教心”。[47] 但由于有人对此问题仍未能理解,为此普容详细地对之再论。此问题与源信向知礼提出二十七问中的第二问相同,必须与《...

    林鸣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2.html
  •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这段经文就是在教导「界差别观」。此处指出,禅修者要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是由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等界所组成;前已提及「界差别观」可以灭除「慢增上者」的慢。 ...贪缠所缠。2离贪心者,谓即远离如是贪缠。3有瞋心者,谓于可憎所缘境事,瞋缠所缠。4离瞋心者,谓即远离如是瞋缠。5有痴心者,谓于可愚所缘境事,痴缠所缠。6离痴心者,谓即远离如是痴缠。如是,当知皆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447826.html
  • 从《宗镜录》看延寿法师的因明研究

    障碍。不极远。……。二非思构所成相者。谓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才取便成。非思构之所成。故名为现量。三非错乱所见相者。当有七种。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错乱。七见错乱。”[5...。只总举之名字,微细行相不知”,这种修学的现象对佛教本身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故须三量定其是非。真修匪滥。四分成其体用。正理无亏”,“若不达三量。真妄何分。若不知四分。体用俱失。故知浪说之名字。...

    徐东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438378.html
  • 百法明门论简义

    │ │三色法十一………………二所显示 百 法┤ └四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三位差别 (一切法)│ └无为法有我……………………四所显示 一切有为造作生灭无常之法,名有为法。其不生灭无造 作之法,名无为...│二耳识……依耳根了别声尘之作用 │ │三鼻识……依鼻根了别香尘之作用 │  法┤四舌识……依舌根了别味尘之作用 ├─一切最胜 (八识)│五身识……依身根了别触尘之作用 │ │意识……依意根了别...

    唐大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747994.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