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中部》里所提到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中的空与识是指名色法的那一个部份?
帕奥禅师答:在《中部》的《大象迹喻经》、《大教诫罗候罗经》与《界分别经》中都提到这六界。空界是指空间而言,它是一种非真实色法。然而,这里藉着谈到「空界」而将所有的所造色都包含在内。
识属于名法,它可分成七界,即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及意识界。在此藉着谈到「识界」而将所有的心与心所都包含...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六识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9220596422.html
-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
作者:陆沉
提 要:本文探讨与分析了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尤其从心识与五蕴、与十二处、与十八界、与心所、与其他诸法、与四缘的联系上,指出“六识”说存在的局限,而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才必然导致更为严密、周详,尤其非心理主义的唯识学的“八识”说的出现。
...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9.html
-
问: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如何? 徐恒志答: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尘”是污染的意思。六根接触六尘,和合而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是“内界”,六尘是“外界”,六识是“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而生“十八界”。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011346.html
-
大海王小徐
问:上次法师开示之语,弟子大旨尚能领会,但弟子于本来面目及“谁”字话头,尤无下手处,惟“万物归一,一归何处”,据弟子所见,万物皆是六根六尘六识,一即是根本无明,如此用心,似乎有个入处,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功夫否?
月溪禅师答: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是指自性能生万法,遍满虚空,非指六根六尘。根本无明、六根六尘是妄念,不是万法;...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530811045.html
-
十八界中的意界是什么? 1、为什么要单独立一个“意界”? 2、十八界不成立。 先说第一个。如果说六识就是意界,那为什么要单独要立一个意界呢? 由即六识身 无间灭为意 释:就是这个六识本身,没有间隔的谢灭以后,就是意界。 六识处在过去世的刹那,即现在六识刚灭,叫无间灭。意思是说这中间没有间隔。就是这个刚刚无间灭掉的六识,能为后来的识作依靠,称为意界,因为是未来识生起的所依。处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2163254.html
-
关于圆测法师的心体说 (韩国)郑世成 一、关子小乘佛教的心体说 圆测法师说;于小乘佛教,声闻藏之中叙述到的心体说只有六识,而未说到第七识和第八识。即是因为在《解深密经疏》卷3记录着“诸声闻藏,但说六识,而无七八,具如诸经”之故,在声闻藏是为六识说。六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言。在小乘佛教说这些六识支配着所有人类的精神活动,其他别的心体不存在,在声闻藏,并未如大乘佛教般直接...
(韩国)郑世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869530.html
-
十八界事实上就是六根、六境和六识。界(dhatu)有差别、体性、原因等意义。十八界就是把宇宙诸法分析成这十八种要素;亦即是宇宙诸法是由根、境、识所构成的,而根境识三者各有六种,于是成十八界。 界虽有差别、体性、原因等意义,但也可以认为是含有这些意义的要素。即把藉着感觉、知觉才能成立“认识”的要素,依根、境、识加以分类而成为十八界。此即六根加上六境的十二处,再加上眼识至意识的六识。如原始经典上所说的...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0742965.html
-
如本法师答:尘(梵语artha),新译作境,境界。指六根感觉而缘虑之对象、对境。佛教称色、声、香、味、 触、法六者为六根之尘,而眼、耳、鼻、舌、身 、意为六根,六根对六尘(梵语sad visayah)而生六识,若根尘相对六识清净无垢,称为一尘不染。后世援用此一佛家语,转以形容东西之洁净,行为境地之清净,为官之清廉等。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035412574.html
-
如本法师答:烦恼(梵语klesa)烦恼由心境对立,因而感召苦受,六根对六尘(梵语sad visayah)生六识,六识是分别外境,由七识对分别之境产生执好执坏,于是引生种种烦恼,而且性质不一样,痛苦的差别自然不同,若欲断除(净化)烦恼,应由七识执著净化成平等性智,或以般若智慧透视七识执著当下无自性空,七识空性(梵语sunyata),不生执染,那么,前五、六识与后八识也就自然净化解脱,一切烦恼则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5412539.html
-
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586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