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人, 才有资格现神通来教化众生,或折服外道。
所谓「五通」是指: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这五通是依修禅定而起的。至于「六通」,则是在前五通外,再加上漏尽通。若只有前五通...只证得世俗的五通。五通和六通是有差别的,五通是世俗的禅法,并没有得到解脱,还是会受到世间情欲的诱惑而堕落的,唯有得漏尽通证得六通的才是阿罗汉。我先前有五通,还是还俗堕落了,如今再度出家修行,已获六通...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548606.html
-
临潼六通北朝造像碑考释 李 凇 陕西临潼县博物馆收藏有六通北朝造像碑,均出自县内各地。《文物》月刊曾公布了这批碑的详细资料及照片①。从这些资料来看,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其主要疑点在于造像碑的宗教...果然发现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道教造像,分布于六通造像碑。北魏有四 : 正始二年一、神龟二年一、正光四年一、孝昌三年一,另有一通虽无注年,亦可初步认定为神龟二年作。还有一碑之“下元三年“,其时代虽难以确指,但...
李 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4255161.html
-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称为六神通。此中前五种名五通,阿罗汉始得“漏尽通”。
(一)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等苦乐之相,又能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二)天耳通:能听闻六道一切众生的苦、乐、忧、喜等语言,及世间种种的声音。
(三)他心通:能知六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想念的事。
(四)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无量世所作的事。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4277624.html
-
问:十六特胜能发无漏通明禅,通明禅能发六通三明,应是出世间,何以亦为世间禅。
范古农答:以皆是因息摄心,其始与四禅四定无殊,故亦为世间禅。然以其终有出世间效果,故此二者又名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21212755.html
-
了,依诸佛智慧透过诸法实相,不管定业不定业皆属空性之法,是非、善恶、因果(梵语hetu—phala)、业报、色法心法、有为无为、六度、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佛道...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581212568.html
-
有啊!刚往生的都是“新生婴儿”,但不会哭!《极乐愿文大疏》中说:他们由莲花苞中化生,身体无有大小、美丑等差别,一律具足金黄色,由头上顶髻等妙相随好严饰,并具足五眼六通。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8463420391.html
-
问:释尊之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文字记载,而其广宣经法时,原原本本如数家珍。是何因由?愿闻其略。(周邦道)
李炳南答:证佛果后,具有六通十力,即能彻了上下过去未来,而且佛佛道同,自然不赖记载,而能遍知。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373112843.html
-
问:何谓通明禅。
范古农答: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问:通明禅如何修习。
范古农答:行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本不生,本来空寂,其证人相,亦有欲界定,未到地定,四禅四定,种种支林功德而与诸禅之相回殊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23712754.html
-
你可不会用;因为你不会用,也就等于丢了一样。
你修道,或者你修观梵字,以前我对你们说那“六字大明咒”,那都有梵字,可以观那个“唵嘛呢叭弥吽”;观成功了你就五眼六通都开了。还有“楞严咒”后边那咒心“跢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也都是有梵字。你观那个梵字也会得五眼六通。还有那华严字母“四十二字妙陀罗,字字包含义理多”,那也是开五眼六通的。你若能观每一个字,观成功了都会知道五眼六通这种的...
宣化上人
|五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8445813373.html
-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无挂碍名真放下 再无恐怖业障除
远离颠倒生相破 梦想粗细沙惑如
三障消融圆三德 六根互用证六通
会此妙理亲受用 知者易悟昧难途
...以六根互用,每一根有六根的妙用,那你就能得到六通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有其妙用。证六通,在这时候你会证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你明白这种微妙的道理,就会...
宣化上人讲述
|心经|非台颂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92953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