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灾区人民送去九华山佛教徒的关爱和与灾区人民同在、战胜灾害的勇气与力量。此次“与你同在志愿行”不仅体现了佛教徒的慈悲善行,同时更为僧人如何修行养德树立了榜样。法师们还打算入冬前再次筹集资金和过冬物品...
佚名
|慰问|地震灾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09593626404.html
-
高雄文殊讲堂2014年清明孝亲报恩梁皇法会
报恩会现场
慧律法师开示
报恩法会仪式
文殊讲堂全年度消灾点灯和拔度牌位以及养德宝塔永久牌位是由文殊讲堂和其分院养德禅寺的清净比丘僧团每日早晚课、每个月八关斋戒、大悲忏、每周共修、诵经、开示,以及每年的水陆大法会、梁皇法会、三千佛法会、佛七共修……等所有活动,都有回向,讲堂并于每年中元之期,针对在讲堂...
高雄文殊讲堂|清明孝亲|梁皇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22833325564.html
-
点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热情,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 ——真实生命的...谦德来提升充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故,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
[新加坡]吴明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745349.html
-
究竟真理,否则听闻不可缺,上师教导应听从。
仅明法义不成佛,诚将理解付实修。扰心之地应避免,养德之处应常留。
除非悟境已稳固,否则世间享乐害,故应常住无扰地。
增烦恼友应远离,长善德友应依止,...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976360.html
-
以此告诫佛门弟子要一心正念,莫为“六尘”所染。其实此说对修身养德也不无裨益。
天宁寺早期的罗汉,始塑于清代乾隆年间,起初是按照浙江雁荡山的三百罗汉塑了彩像,俗称“花罗汉”。到嘉庆年间,又博采...
张一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0891955.html
-
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尽力以求自立,更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日后与人接触应对日渐繁增,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进士晚年有训勉子孙的四篇家书,题名为「了凡四训」,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传家宝典,实乃值得再三细读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2840130.html
-
修德是根本原则,炼功的成败,从根本讲,就是看道德修养得如何。有志求功学道者,不但应修身,更应修德。古人曰:“三千内功易成,八百外行难圆。三千内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者只炼功不养德,像一边...到老一场空,炼功不修德,心定要着魔。道门名联有“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吗。 养德的关键在行德上,只有想法还不行,要有恒心去行德。《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因此炼功要和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整个生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2367559.html
-
你已证究竟真理,否则听闻不可缺,上师教导应听从。 仅明法义不成佛,诚将理解付实修。 扰心之地应避免,养德之处应常留。 除非悟境已稳固,否则世间享乐害, 故应常住无扰地。 增烦恼友应远离,长...
格西·格桑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948372.html
-
的湖山寺、嘉义县水上乡的法雨寺、南投县竹山镇的明善寺、南投市彰南路的碧山岩寺、南投市大庄路的养德禅院、南投县国姓乡的清德寺、南投县集集镇的慈德寺、台南市体育路的竹溪寺、台南县永康市的妙心寺与净土寺、...
何绵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462881.html
-
念,遮障本明。慕道之士,须要卑下,退己养德,方免人障。后学初进,宽之忍之。
问:如何谓烦恼魔?
师曰:烦恼魔者,为之事障。事障不除,能乱正修。云何为烦?如何是恼?烦逐外境,恼生内心。修禅之...
祖源禅师
|降魔|防魔|禅定|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1/22155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