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马一浮人间佛教思想倾向中的矛盾性

      马一浮人间佛教思想倾向中的矛盾性——郭敏飞   一、“内圣外王”的工夫实践论   广义上讲,马一浮(1883—1967)的全部学问都是工夫,工夫就是学问。郭齐勇教授曾说:马一浮的工夫论亦是...用四个字来说可以称之为“内圣外王”。马一浮对于“内圣外王”的理解,是一种“诚于衷,形于外”的自然的过程。他说:   前至为圣,后至为王。如志至即内圣,诗至即外王;诗至即内圣,礼至即外王;礼至即内圣,...

    郭敏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3985114.html
  • 论熊十力的人生哲学

    崇尚成己成物的人生价值,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此三者构成其人生哲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熊氏人生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是唯心主义的,但他重视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和谐一致,坚持贯彻“体用一元”、“翕辟成变”、“...唯识论 内圣外王  --------------------------------------------------------------------------------  熊十力的人生哲学,...

    周德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652047.html
  • 宋学——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二个轴心时代

    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又《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是以程颢、程颐及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这一派虽然承论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圣人之学的主旨,但在实际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重视个人存心修性、重视讲学著述的倾向。他们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借鉴佛、道心性论、形上论...

    张广保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2091576.html
  • 失落的理性

    rdquo;,希望能通过对“温、良、恭、俭、让”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我,来推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6]国人的态度不可谓不诚恳,心情不可谓不急切!奈何,人们却做...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详见《论语·学而第一》。   [6] 有关儒家的内圣外王,本人在《〈周易〉的圣人观与儒家的内圣外王》一文中有...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0742333.html
  • 才性之辨——一种生命的学问——《才性之辨与魏晋玄学》序

    价值理想,把玄学的天人新义归结为本体论的哲学理论基础的内圣外王之道,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关于这种心路历程,我在拙著《魏晋玄学史》的后记中作了一些交代。应该说关怀政治群体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关怀...

    余敦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1182089.html
  • 河北佛学院第一届研究生班举办毕业论文报告会

    文化,国学之“内圣外王”之道,即“易”道真谛,不得明矣。 佛学院教务长明影法师介绍说,从6月20日至24日每晚7点半,将有五位研究班毕业生报告他们各自的研修成果。 能...

    柏林禅寺

    |河北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1132054644.html
  • 有教无观则殆

    亦非不能为,实有一份深深的无奈。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越来越沉重的生存压力,浮躁的社会心态,自然不同程度影响并扭曲学术神圣的殿堂,是"内圣外王"俱难可得。佛教的出世环境显然是一个比较理想作学问的环境。不少...

    一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067067.html
  •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

    共通出处。  三、  儒佛二家的生命义谛观  (一) 儒家的生命义谛—内圣外王与“孝”之发皇  儒家以“道”象征生命本体,在儒家道学经籍里最具崇高意象的则是“易经”,因为“易经”的“内圣外王”之道,为儒家的生命义理找到了“其理散万殊,万殊归一理”的枢纽。  熊十力在“原儒”再印记即再版序里说:“大易之道,通内圣外王而一贯,广大如天地,无不覆载。变通如四时,迁运无穷。大哉易乎,斯为义海”。又在其“原...

    刘易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3666019.html
  • 从《周易禅解》看三教关系

    出来的[17]。他从易学中剔出易理,是为了以儒证佛,在"理"上沟通儒佛。这种说法简直与宋明道学毫无二致。他认为,《序卦》一传"在儒则内圣外王之学,在释则自利利他之诀也。"[18]世法内圣外王之学与出世...,而为内圣外王之学。"[24]易理所述之内圣外王之学,禅道所诠之自利利他之途本来不二;乾坤并建,性修本来不二,因而,禅易一为出世法,一为世间法,同归而殊途。是以易证禅,抑或以禅证易?本为一体,实难机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2160317.html
  •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许可称为是“凡人人格”。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正是在追求和塑造“圣贤人格”,其特征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样的“圣贤人格”,强调的是无私...

    林国良

    |教育|佛教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201819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