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身根。谓以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3243588.html
-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庄严、珍宝之色、称净解脱,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心,即可以证明其心性,已是解脱,所以称身作证,又他的观想,已是解脱,所以称身作证;又他的...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355812525.html
-
共增上缘之分类内净色是眼根之性相,眼、眼根及眼界三种为同义。从眼根分为二者,有有所依眼根与似所依眼根两种故。见白色与青色等之眼根是有所依眼根,睡觉时之眼根是似所依眼根故。 作自果耳识不共增上缘之分类内净色是耳根之性相,从耳根分为二者:有有所依耳根,与似所依耳根两种故。 作自果鼻识不共增上缘之分类内净色是鼻根之性相,从鼻根分为二者:有有所依鼻根,与似所依鼻根两种故。 作自果舌识不共增上缘之分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5538559.html
-
?谓於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於彼已得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为解脱净不净变化烦恼生起障,解脱自在者能断净不净色变化障,及於此中烦恼生起障。 (四)【空无边处解脱】...圆满,而得住於此定,故名具足住,此第三解脱之位,依第四禅而起,亦缘欲界之色也,所异者上二项为可憎之不净色,此为可爱之净色,故是净观也;(4)空无边处解脱;(5)识无边处解脱;(6)无所有处解脱;(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3849119.html
-
力,但可由胜义根从旁协助起识,即一般所谓之五官。胜义根则在肉体之内部,非肉眼所能见,但具有发识取境之作用。又胜义根与扶尘根虽共为‘极微’所成,然胜义根以殊胜之四大种所造之净色为体,为‘不可见有对’之实有法,由是萨婆多部主张五根系指胜义根,亦即现今吾人所谓之神经。然大众部等则以色、香、味、触四尘为五根之体,以肉团为性,别无净色,不能取境,此即是以扶尘根为五根之说。又依唯识大乘之说,护法等诸师别立现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864913.html
-
苦口婆心,把五蕴的道理做了仔细的分析,把各种境界和现象的范围作了详细的分类,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些现象都是心外之物,别受骗上当,正所谓“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关于净色 五蕴的理论中提到净色一词,现代科学还不知道净色到底是什么,净色是比基因,DNA更基本的物质,它也是由四大及空大组成的。净色只存在于生命组织中,像其它生命那样,它也有生老病死。通过静坐,使净色更充满和健康,所以身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3443591.html
-
帕奥禅师 讲缅译英:Bhikkhu Dhamminda﹙法王比丘﹚英译中:Bhikkhu Dhammagavesaka﹙寻法比丘﹚ 色聚有「明净」与「非明净」两种,仅只含有「净色」(pasada ...必须先辨明性根色(bhava rupa)。 性根色(bhava rupa):它遍布全身六处门,但它是一种非净色。辨明了明净与非明净色聚里的命根之后,应于具有命根的非明净色聚里寻找性根。若寻找到性根色...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5473625.html
-
全身的四界,就会看到组成身体的色聚,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透明与不透明的。你应该选眼睛里的一粒透明色聚来分析,照见它的十种色法,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及净色(透明色)。在眼睛里只有两种净色,即眼净色与身净色。如何确定所照见的净色是眼净色而不是身净色呢?你应该观那净色,然后看离开该净色一段距离的一群色聚之颜色。如果那颜色撞击该净色,那么它就是眼净色,否则就是身净色。观到眼净色之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649345.html
-
大乘法相宗指五根、五境、法处所摄之十一法(五根六尘)。 (1)眼:以色为境、净色为性 (2)耳:以声为境、净色为性 (3)鼻:以香为境、净色为性 (4)舌:以味为境、净色为性 (5)身:以触为境、净色为性 这五几种称之为色法中的五根 (6)色:谓眼之境、显形表色 (7)声:谓耳之境、执受等声 (8)香:谓鼻之境、好恶等香 (9)味:谓舌之境、甘苦等味 (10)触:谓身之境、冷...
释依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547990.html
-
时间:2001年10月27日星期六晚7-10点 地点:宣武门再往南一站,校场口,路东,招商银行806室。 色是形态和表现。内色,是细微的,微观色体,不是能看到的,所以叫内净色,净,是很细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神经脉络,或神经细胞,是能起见物作用的眼识的所在地。 心,识体,是名相。性相,定义,是明知,就是能显现出一种明确的形象,明显地点出境。比如,眼识,可以知道外色体的现象。事相,是例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373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