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毗达摩俱舍论

    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全论分为八品,开头两品总论。第一品,分别界,说四谛法的自体,有四十八颂。其中除去带有序分性质的三个颂而外,全颂总标有无漏法后,即以蕴、处、界三类范畴统摄诸法,详解其名义,并就"界"用"见非见"等二十二门详细分别。第二品,分别,从诸法在染净两方面能作助力即增上的意义,详说其功用,有七十三颂。先依增上义说二十二。次依缘起道理说各法的俱起,此有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75069164.html
  • 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依次为:蕴、处、界、谛、、缘相、念处、正勤、神足、觉支、道、定、无量、学处、无碍解、智、小事、法心。其中,前十五品(即《蕴品》至《无碍解品》)各有经分别、论分别、问难三段组成:末三...唐显庆四年(659),玄奘译。全书分为学处、预流支、证净、沙门果、通行、圣种、正胜、神足、念住、圣谛、静虑、无量、无色、修定、觉支、杂事、、处、蕴、多界、缘起二十一品,分别对《阿含经》中提到的二十一种...

    陈士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0568563.html
  • 法尊法师译:释量论(6)

    ,有能见余因,而火无显现故。  壬四、若无比量则太过失  总觉若非量,应无,如他世。若谓由诸根,余时能知者。  非尔,、能等,根觉非有故。若知为无者,觉生应无因。  由无分别性,于自相为现。非无别,...世无者,不应而,如眼根及彼生眼识之功能等,能量之根觉终不转故。若谓了知彼等为无者,破曰:眼觉发生应成无因,无眼故。若问:汝由何知有眼根?曰:由因新知有眼根之觉,即是比量,非无分别量度境故。是缘总之量...

    法尊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4938552.html
  • 梵境寺与生身舍利——兼答李先生问

    修。但令其挽迥闻声之闻。反闻闻性之自体。此则以无分别。合无分别性。全不用觉观思惟。故经初破尽六识。但指根性也。继说道场。不过加行而已。而妙三摩提。岂离圆通而别有哉。由是修门既入。历位宜明。复因当机...饥饿。如:枵腹而守(饿着肚子仍坚持防守)。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接连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被称作万历三大征。分别是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368629.html
  •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彼。三和合位、皆有顺生心所功能;说名变异。触似彼起,故名分别变异力,引触起时,胜彼识境;故集论等、但说分别之变异。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是触自性。既似顺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为业。”  所谓“三和”,是指根、境、识三者的和合。“”即是指生理和心理的机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77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