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创巴仁波切
我们是来学修道的。我相信这种追求出自真心,但我们不能不对其性质加以深究。问题在于“我”能将任何事物转为己用,连修道也不例外。“我”为了自利,经常企图获得和利用修道之法。法教被看作外物——“我”外之物——或一种我们想要模仿的哲理。我们...
创巴仁波切
修道|创巴仁波切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095624325773.html
-
目录 引言——创巴仁波切 修道上的唯物 放下 上师 灌顶 自欺 难行之道 敞开之道 幽默感 “我”的发展 六道 四谛 菩萨道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空性 般若与慈悲 密续 引言 创巴仁波切 下面一系列的演讲,是于一九七○年秋及一九七一年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Boulder)市发表的。当时我们正在筹组博德市的禅修中心噶玛藏(...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643036.html
-
问:没有监视者,还能有觉吗? 答:有,因为所谓监视者就是偏执狂。你可以有完全地敞开、全面地敞开,而无须分别“自”“他”。 问:那种觉中有极乐感吗? 答:我想没有,因为极乐全属个人之事。你是单独地...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743037.html
-
猴子已设法达到最高的成就,但它尚未超越成就之所依——二元对立的逻辑。猴子的牢房四壁仍旧坚固,仍含细微的与己相对的“他”性。猴子可能藉着表面上与自己的投影合一,而获致暂时的和谐、安宁及幸福;但全局是微妙...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843038.html
-
这里所说的舍弃,不只是抛弃,而是在抛弃一切之后,我们发觉心安住后所具活泼有力的素质。这种心安不是软弱的心安、软弱的敞开,而是具有坚强的特性、无敌的素质、坚定的素质,因为它不容许有伪善的缺陷。它是在各方...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943039.html
-
创巴仁波切 著 靳文颖 译 目录 中文版序 传 法 菩提田中的经验之肥 佛陀的生平与榜样 布 施 安 忍 禅 定 问答录 智 慧 中文版序 世界动得太快,人们似乎被生命的潮流困住,永不止息的思绪和欲望不断产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好象是截然不同的事,如何才能产生菩提——证悟的心? 每一位众生都能成为证悟的觉者。创巴仁波切说,法教永远是开放、简单、普通的,法教永远...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445864.html
-
创巴仁波切 安忍(patience)的梵文是ksanti,通常是指有耐性、对痛苦与艰难能安然承受的意思,但事实上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安忍是看清情境并确知应该加以容忍而发挥出的耐性,因此,安忍有它...一个人不与情境融合而看到它有趣的一面,这种清教徒式的坚忍注定有崩溃的一天、注定会爆炸,到时候,安忍将全无容身之地了。 禅 定 创巴仁波切 禅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目,长久以来这方面大有发展,同时...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445865.html
-
中文版序 《自由的迷思》,译自香巴拉出版社的《THE MYTH OF FREEDOM》,是创巴仁波切系列著作中的一本。本书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自由的迷思》、《禁锢的形式》、《禅坐》、《情绪的对...羁绊还很远,因为我们忽略了心灵的觉知和它巨大的能量。 如何才能自在无碍呢?去亲近一种宗教就能从此远离悲伤痛苦吗?悲伤和痛苦如何净除?创巴仁波切从生活的实际经验出发,告诉人们从生活的痛苦面着手,以禅修为...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946508.html
-
佛陀的生平与榜样 作者:创巴仁波切 那是个炎热、晴朗的夏日,婆罗双树上的花朵灿烂、果实累累,大地是荒野多山岩的,其间有许多岩洞,有的岩洞中可以看见蓄著纠结长发、仅以一块白色薄棉布遮身的瑜伽士,他们有的坐在鹿皮垫上打坐、有的正在练习各种瑜伽术——像是广为人知的在营火中央禅坐之类,也有正在念诵咒语或虔诚的祝祷词……。这里四处弥漫着和平、安静、与世隔绝的气氛,但也令人油然生起敬畏之感,看来像是...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0657467.html
-
狂慧可以变成恶魔,不过它并没有。那些害怕狂慧的人会将自己毁灭,他们施之于狂慧的破坏力反弹回自身,因为狂慧根本没有好、坏或破坏、建设的观念。狂慧在无法沟通、没有须处理的状况时,不可能存在:有东西该破坏,...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94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