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条文。十二年以后,僧团内部的人员复杂了,情况也复杂了,于是就不断地有了各种过失的发生。正因为僧团内出现了过失行为,所以佛陀才决定制戒。 佛陀制戒有十大原则,也就是说制戒有十种好处,称之为制戒十义。这十条原则是: 第一条是“摄取于僧”。制戒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一个出家人都能处在佛陀和大众的摄受之下,同时相互摄受,于僧团中和合共住。所以叫摄取于僧。 第二条是“令僧欢喜”。制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752744.html
-
制戒的因缘. .星 云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并不是佛陀,自有种种贤愚不肖的分别。 佛陀... 佛陀发出制戒的宣言,这就是正法中制戒之始。 佛陀制定根本大戒以后,仍然有少数的弟子做出违背佛陀教诫的事来,佛陀经过很长的时间,很多的事实,制定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 提、九十...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0669213.html
-
制戒缘起三则 在不少人的感觉中,律典似乎只是枯燥的法律条文。因为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难免对学律存在畏难情绪。其实,持此观点者往往并没有深入律典,只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而已。可叹的是,这种感觉已成为...制戒前不见欲秽,便捉妇臂将至园中屏处三行不净。时园中有鬼命终,即处其胎。 处胎九月生男,颜貌端政,与世无双,字为种子。诸根具足,渐渐长大。剃发被袈裟,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精勤不懈,得阿罗汉。神足变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4666984.html
-
制戒的缘起及意义 济 群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如何继承戒律,发挥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惟有认识佛陀最初制戒的精神,才能更好地认识戒律的价值,发挥戒律在当代僧团中的作用。 一、佛陀制戒的缘起 戒律并非佛陀凭空想象出来,而是产生于种种因缘,所谓“毗尼由因缘所显”。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戒律精神。 ...
济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4466983.html
-
结戒原委与制戒原理
释昭慧法光学坛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1997年)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页 11-23
--------------------------------... ,作持的重要性是不容轻忽的。
四、制戒原理
戒律是僧团的共同规约,规约的制定,总不能是制戒者 ...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046488.html
-
小小戒而永久廢除,而是在何種時空背景下哪些變為小小戒而可捨、哪些變為不是小小戒而不可捨。也就是說,依時空之不同,有時可捨,有時要取! 一、制戒十利的內容與次第 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都說到釋尊制戒的「...摩訶僧祇律》說: 有十事利益故,諸佛如來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何等十?一者攝僧故。二者極攝僧故。三者令僧安樂故。四者折伏無羞人故。五者有慚愧人得安隱住故。六者不信者令得信故。七者已信者增益信故...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940248.html
-
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舍的探讨 林崇安(圆光新志,78,2004) 摘要 本文先依据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来比较释尊制戒的「十利」,认为其次第与结集有关,并附带指出,无着菩萨的声闻戒律传承可能来自... 一、制戒十利的内容与次第 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都说到释尊制戒的「十利」,其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次第却有出入,现在将具有代表性的《摩诃僧祇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247820.html
-
结夏安居制戒因缘——惜护生灵体证大道
佛陀时代结夏安居,是僧众修行制度之一.。由于印度夏季雨期长达三个月,一般多以一夏九旬(即三个月)为期,禁止出家人出席无关重要的佛、法、僧三宝事务,以免踏杀草木小虫,而聚集众居住僧珈蓝,坐禅修学(修学内容有学戒、讲经、诵经、参禅、经行、拜忏、礼佛、念佛等。以此安居功德,令正法久住)。
佛陀作有系统的说法,举行夏安居的时候,一般是在夏天...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5988595.html
-
如来制戒,有因有缘:
第一杀生戒——众生原是无生,无生则无杀,无生而生,故有众生。不杀生,见无生,杀生不见无生,度一切众生的生,令众生见无生法忍,无生无灭,无有生死,故佛制此戒。
...人空,何来自赞毁他,无了人我之见,就不自赞毁他,故如来制戒。
以上制戒都有因缘,菩萨明白制戒因缘,亦通达大乘经律,解一切法,知一切律,方可为人作师,若不解戒律因缘,不知佛性之性,而诈言能解能知,...
圣一法师
|戒律|因果|因缘|佛性|自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8/12251994187.html
-
《四分律》卷一记载,佛陀向舍利弗说道:“拘那含牟尼佛、随叶佛不广为诸弟子说法,不结戒,亦不说戒,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舍利弗于是请佛陀制戒说戒。 佛陀以制戒因缘尚未具足,说:“如来未为诸...兰陀村迦兰陀长者的儿子,曾于重阁讲堂听闻佛陀说法而出家,后因与其妇行不净,因而成为佛陀制戒的嚆矢。 佛陀在结戒之初,曾宣说制戒的十大利益: 1.摄取于僧:藉和合清净的僧团来摄受僧众。 2.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265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