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须,他们认为出家时应剃须,此后可以留。南方国家的僧人则一律不留须。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354910762.html
-
赵朴初答:中国很早就有了本国出家佛教徒,汉明帝听许阳成侯刘峻出家是最早的记载。但最初那些僧人仅是从师出家,剃除须发,照戒律生活,还没有受戒的制度;到公元250年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正式建立戒坛传戒,中国才开始有了如法的比丘。由于没有外国比丘尼到来,最初女人出家为尼的也只是剃发罢了;稍后从大僧受戒,还不具备完全的受戒制度。到公元429年,由斯里兰卡先后来了以铁萨罗为首的十九位...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070610817.html
-
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著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善来比丘’一语始用于桥陈如等五比丘归依世尊时。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载,...rsquo;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著衣裳尽变作袈裟,头发自落,如似剃发,以经七日。”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440512623.html
-
慧能的“见解”,心为折服。印宗知道慧能的“闭关”已经积累了深厚的修佛功力,于是立即在佛前开光,举行有关仪式,拜慧能为寺内大和尚、大禅师,开讲南宗顿教法门。《坛经》中有这么一句经文。“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就因为《坛经》中出现这句经文。于是有人据此经文认为慧能是在广州法性寺落发出家的。并得出六祖慧能是“先成佛祖,后落发为僧”的结论。也有人根据此经文认为慧能在法性寺剃发前是“行者”,是带发修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0075867.html
-
Mahqkassapa)等人。后来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怙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162010654.html
-
我们出家剃发染衣了,就是和在家人不一样。“轨物格度与俗别,吃饭穿衣从头学”。同样是生活,我们出家人的生活,和在家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首先就要从吃饭的威仪,行、住、坐、臥,当然包括我们每天的穿袍搭衣。因此,来我們這裏學習的第堂課就昰威仪表演。 要展示一个集体的庄严,一定在于全体的努力!威仪表演,就是要从威仪表演当中克服自我。怎样的来克服自我,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
佚名
|安居|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7250624082.html
-
2008年10月25日上午,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出家剃度典礼,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住持心培法师、修持中心主任慧昭法师共同主法,43位正信弟子披剃出家,在300多位亲友、丛林学院师生见证中,成为临济宗第49代弟子,并发愿尽形寿为众生服务。
星云长老依照仪轨,为出家者皈依、忏悔发愿、剃发、授证,并勉励大众成就佛道前要先孝顺双亲,并以佛陀为母亲说法、为父亲抬棺为例,身为佛光弟子,即使出家也...
佚名
|剃度|典礼|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17131931175.html
-
2009年3月4日到5日,在已故高僧素喜长老圆寂三周年之际,一场规模宏大的祈福法会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举行。法会由少林寺监院延裕法师和素喜长老的剃发弟子德扬法师共同主持,来自海内外的上百名少林弟子以及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份的600多名信众到少林寺朝拜。
据少林寺现任监院延裕法师介绍,少林寺此次举行法会,一是为了纪念已故高僧素喜长老,同时也是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为国祈福,为苍生祈福。延裕...
佚名
|法会|祈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0552836150.html
-
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怙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7133191804.html
-
1587年以前,他已经按照儒家的伦理原则完成了对家庭应尽的一切义务(丁忧奔丧,遣妻养老等)。他在传统的世俗的自相矛盾中,企图寻找一条解脱的路子,这就是他于1588年的剃发为僧(时年61岁)。他倦于官场,倦于俗...“故”其实才是李贽落发的真正原因,《焚书》卷二《与曾继泉》文讲:“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
李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396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