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98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结善缘是度化众生的前提

      我们周围这些不信佛的人,我们也可怜他们,但是没有办法,我们现在只有多跟他结善缘,别跟他结恶缘,别让他烦恼,别让他生气,让他高兴、让他满意。如果你跟他结恶缘了,他肯定会感受恶果。现在父母对...

    达真堪布

    在家|随缘|众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9472888439.html
  • 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汤铭钧  “三段论”(syllogism)这个词经常被假借来指称印度的三支作法或者五支作法。但是,这样一种假借却并不总是恰当的。这是因为:第一,印度逻辑中的...hetvābhāsa)的范畴。然而,上述论证式的错误其实在于它的大前提是不真实的。如果用佛教逻辑的方式来说,就是论证理由“所量性”与论证对象“常”之间的不相离性(avinābhāva)不成就。这就是说...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473793.html
  • 证悟空性只是菩萨利益众生的前提条件

    性只是菩萨利益众生的前行,是个前提条件。过河要船,砍柴要斧头,而利益众生要有空性境界。就像砍柴的斧头,斧头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柴砍好;同样,证悟空性只是前行,并不是大乘道的主要目标,目标应该是利益众生...

    索达吉堪布 讲

    |菩提心|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4400092807.html
  • 台湾佛教主体性前提:有台湾佛教吗?

    台湾佛教主体性前提:有台湾佛教吗?  有“台湾佛教”吗?这个问题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组参照概念来加以探讨。第一组概念是:佛教学术界都知道所谓“南传佛教”“西藏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这些名词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和内涵,它不仅仅是佛教母国印度之外的地理名词加上“佛教”二字而已,它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各表示一种特殊的佛教类型。但是若提到“琉球佛教”“香港佛教”或“英国佛教”“法国佛教”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652260.html
  •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第一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层次  古人说:“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己之不自知。”不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如此,就是到了死亡面前,若能做到自我关怀者,也起码要能够做到“自知”,那...能力,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佛法在死亡面前的妙用。  上来我们把佛教的临终自我关怀,作了概要性的介绍,从“自我是生死之根本”,到“无我为解脱之前提”这个主题,来讨论生活与死亡的绝对自由,而且每个人的生命内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565489.html
  • 以脑死认定死亡做为器捐前提 日宗教界诉请再审议

    日前,日本国会正在审议器官移植相关修正案,政府部门及执政党将在2009年6月16日让相关的四个修正案,在众议院进行表决促使其通过。草案内容虽然反映出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看法的多元化,但是宗教界则从生命伦理与宗教观点出发,对于“以脑死认定死亡”这一器官捐赠的前提,以及允许儿童器官捐赠后将产生的问题,表示严重而强烈的忧心。 该四项修正案重点为:承认以脑死做为死亡认定标准、降低器官捐赠的...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0061583709.html
  • 和谐的前提及其在世间实现的可能与特点

    和谐的前提及其在世间实现的可能与特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 颢  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古贤早有明确、透彻的表述。虽或以为传统只是封建、保守的代名词,但此判断难道就不是一意底牢结...平等精神也多有相契。  综上所述,儒家以“正心”为和谐的起点,道家以去私为和谐的前提,因此而关联到许多与人类的正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观念,具有某种不易之意义与价值。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特点,所以说,现代人...

    罗 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060239.html
  • 佛教中国化的界说与前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上)

    佛教中国化的界说与前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上)  来源:《菩提道》 作者:方立天   编者按 “佛教中国化”问题,是中外佛教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重要命题。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6年11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日佛学会议”上,著名佛学家方立天先生发表了《佛教中国化的界说与前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的主题发言,高屋建瓴,成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5155348.html
  • 断掉见思惑——证得四果的前提

      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的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中乘。小乘又叫声闻,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也叫缘觉。   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

    南怀瑾

    |烦恼|见思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0758215152.html
  • 藏传因明典籍中的反驳论证探析

    单单讨论归缪法反驳方式,它同样也讨论矛盾法反驳方式。因为在藏族理性文化中,直接论证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它基本已被具有矛盾法意义的间接反驳所取代。   一、 归谬法反驳论证   (一)具有等值前提的归缪法反驳论证   具有等值前提的归谬法反驳论证,是指反驳论式的大前提换质位后可以构成一个真直接论证式的大前提的反驳论证。对于直接论证式大前提和具有等值前提的归谬法反驳论式的大前提之间的转换关系,我们...

    达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43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