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来世存在之理由

    国王听罢不觉满面疑惑:"多有众人言说前世来生,未审此事是否确有其实?"仙人于是循循善诱道:"大国王,前生来世确实存在不虚。""既然存在无疑,我如何才能生信?"国王以略带不屑口吻说道。   仙人便...前后后无有穷尽,因此来世存在实为天经地义。又比如住胎之时,众生当下心识全赖前此心识为因,以理推之,前生又何能倏而隐灭?我们所谓之眼识绝非依靠眼根、外境而有,心识更是有从未间断之来来去去流转过程。众人...

    麦彭仁波切

    |来世|理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547406261.html
  • 来世存在之理由

    前世来生,未审此事是否确有其实?"仙人于是循循善诱道:"大国王,前生来世确实存在不虚。""既然存在无疑,我如何才能生信?"国王以略带不屑口吻说道。  仙人便顺势将来世存在之理由详述一番:"你欲了知后世...天界仙人照见东胜身洲一国王名为支施者,因依止恶知识而致执持无有来世、因果断灭等邪见,所言所行均与正法背道而弛。大尊者天界仙人内心明白此国王将来必堕恶趣,悲悯众生之情感使他对支施立即生出悲心,于是便从...

    麦彭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2242714.html
  • 佛教反对迷信与宿命

    是顺应众生、接引众生时的一种权宜之计(先以欲钩之,后令入佛智)。   也许有人会说,我怎么知道我有前生来世呢?确实如此。所谓“隔阴之迷”,这个“迷”就是迷失和蒙昧的意思,也是没有智慧和觉悟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我们修证到关于宇宙万物以及生命等一切的真正的觉悟与智慧,又还有什么迷与不迷的呢?况且,许多开发了一定特异功能的人就知道一些前生后世的信息,诚如一些算命先生也会非常“灵验”一样。因此,我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4054452.html
  • 佛教伦理研究初探-哲学其它

    它认为有前生,也有后世,未解脱的众生都在六道里面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行与恶行都记在阿赖耶识里。由此因果论,佛家考察的范围并不仅仅限于今生,而是扩展到了前生来世。在这个理论下,“好人得坏报”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0156073.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97)

    不少。鉴于此种趋势,再加上佛法意义相当深奥,真正能接受前生来世、般若空性的根基非常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应经常看一些因果轮回的教言,以此警醒自己举心动念不要放逸,以免来世堕入地狱,后悔莫及。如果内心...今天讲思维后世的痛苦。 我们的懒惰心非常严重,若没有认识到它的过患,不一定断除这种恶习,所以昨天讲了当观今生无常。今天讲的是我们死后必定有来世,这是通过教证、理证及许多转世事例可以证明的,并非...

    索达吉堪布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22563313296.html
  • 佛教伦理研究初探

    3.2 因果论   佛教有一个重要的因果理论,它认为有前生,也有后世,未解脱的众生都在六道里面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行与恶行都记在阿赖耶识里。由此因果论,佛家考察的范围并不仅仅限于今生,而是扩展到了前生来世。在这个理论下,“好人得坏报”和“恶人得好报”可以被很好地解释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善行与恶行终...

    庄朝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042993.html
  • 轮回的真相

    细微结构、身体中的细胞、细胞核及核中的染色体等细小物质。同样,若无禅定神通的修证力,也不见三世轮回和前生来世的种种景像。法国的天文学家卡旺曾说:「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正视佛教里许多有神通者与其它生命体相接触的事例,只是以纯物质的手段而想与有灵魂的生命体沟通,最终可能还是南辕北辙枉自徒劳了吧!前生与后世近几百年来,人类在物质科学上虽然经历了飞跃的发展,但对精神本质的...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5144656.html
  • 陈兵与他的《生与死》

    来世;  三、形成生命的主因烦恼未断故,知有来生后世;  四、由宿命通,知必有前生后世;  五、由身心关系可推知有来生后世;  六、由圣人经节知有后世;  七、以圣言可信故当信有他生后世;  八、依...灵魂的解放,对来世充满提前量的探望,以及对不可抵抗的死亡作出的心理滞后,总之,一部思想深刻、信息丰富的书”。弗兰克·扎帕在评价《埃及亡灵书》时,曾说:“这是一部真正的‘死亡之书’,一部绝妙的‘弥留手册...

    王丽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5667598.html
  • 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

    都是与各种条刊:、与他人与社会相关联的,所以个人不应当执着“自我”:又正是因为每个个人现时的生存状况都与前生来世、即都与历史变迁相关联的,所以个人甚至要对历史变迁承担责任。由是,佛教借“十二因缘”说,...前世之二因:“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构成为今生之五果:“爱”、“取”、“有”等三支,构成为今生之三因:“生”、“老死”等二支,构成为来世的二果。是谓“三世轮回报应”说。  依...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167754.html
  •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佛教财富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佛教的出世人世逻辑,是因是果,真实无妄。当然,在佛教中所说的前生今世,并非仅限于指此期肉体生命与另一期生命之间的关系,而任一刹那即是彼此的前因后果,念念之间就是前生来世,所以这种造因的过程并非只是对...使布施者得到外在环境的和谐,能够得到人们的恭敬、获得名闻,可谓不求名闻而名闻自致,因此“在在获所安”;再次,就是佛教特有的要领:求得来世的福果——升天。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天”并非存在于...

    刘 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057026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