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漫长且空寂之路,受戒只是修行的开端,所谓勇猛心易发,持久心难持,此条寂静之路,只期许自己能时时与道相应,时时观照内众生,不要忘了自己身份—是出家人。 摘自《十方》16卷6期
...
大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3065397.html
-
必死的决心,进入最后的生死关,要到成佛才出关,这是禅宗的三关。所以我们知道,不是说一学佛就发心闭关这样子,初学佛都是勇猛心易发,恒常心难持,很多一初学他就要闭关,就要专修,这个发心是很好,可是都支持不了多久,我们现在就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了。首先,你发心闭关也好,专修也好,把正确的见地先建立好,实证的功夫也打好,这样你在关房里面才不会有障碍。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1556717.html
-
的半途而废。如人说:“出家一年佛在心间,出家二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可见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道理。慈航法师说:“一个僧青年将来能不能站住脚,主要看他的道心坚固不坚固。”因此我们应该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坚固的道心,做到宁愿头顶热铁轮,终不退失菩提心。 二、严持毗尼,自净其意 所谓毗尼,就是戒律。戒律是三学之首,是黑暗之明灯,过海之浮囊,成佛之根本。要想成佛,必须...
了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955039.html
-
苦口婆心,而让我们不能不动容。也就是“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想想,自古以来,菩提道上行人甚多,而能抵达终点站的却很少。只因为修道的过程,不但充满荆棘,也充满陷阱,稍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状况。佛经上也有... 二、大师示冯延龄之法语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知此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无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它,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
释戒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3163266.html
-
道上的岐路。所以‘见’上切须当心,禅宗强调见地,密宗又名‘决定见宗’,都不是无缘故的。
修菩提心不光要有勇猛心,还须有长远心。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必须知难而进方可。如果真发得了勇猛长远心,则应防偏。各种偏向虽林林总总,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非两种:执于相而行则落常见,不契空性,难超人天福报;执于‘偏空’而废事则又落断边...
越尘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2043646.html
-
,若身体疲倦,可以静坐调身,或暂时养息。调饮食、调睡眠,行住坐卧具足四威仪,这都属于调身。 一般人多半“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刚开始很精进用功,维持一段时间后就感到精疲力竭,一旦身体疲惫,心念...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为一辈子的辛苦忙碌,却一无所获?思考了好一阵子,回忆起一位法师的开示:“老和尚说,修行只有愿力,没有压力,只有精进,没有忙碌。希望传观也发大愿,不为名利而读书,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245444.html
-
坚持,越念越少。佛经里说:“勇猛心易发,恒常心难持。”现在我们这个社会诱惑太大,所以有句话说:“富贵修行难。”不但在家的居士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出家的师父也一样,对环境的要求太高,放不下架子,静不下心来...,多少人破产,多少人家破人亡啊!所以悲智双运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也要有智慧,不是有智慧就行了,是不行的!第三就是要发愿,就像地藏菩萨发的大愿,看一个小孩有没有成就,就看他有没有愿,愿就是计划,有计划就...
泽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859933.html
-
熏陶,使之成为性格的一部分,然后随时护念己心……
“其实,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一堂教育下来,真正能立竿见影,除了教育的施教方便,最主要的还是受教者的用心,发心以及施用……
“在这戒律...身边……
忏悔得清净,忏悔得清凉,忏悔得安乐,忏悔生智慧……
愿你常起畏惧心,时时忆念举头三尺定有神明。
愿你常起羞耻心,每日反省,时时观照。
愿你常发勇猛心,苟日新,又日新,...
心道法师
|戒律|出家|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22365821678.html
-
菩萨堪受供养、与供养能获无边福德之因!
(三)小结:
“一心称念”是提示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方式,而“常应心念”则是以时间为座标,来说明称念圣号需保持的频率,藉以提醒“勇猛心易发,恒久心难持”...满愿与众生初步结下法缘,但最终的目的却是引领一切有情发菩提心、成就佛道。
(一)文献依据:
《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的一品,以三国吴支谦所译“佛以三车唤经一卷”为最早,其后曹魏、西晋、东晋、姚秦、...
大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515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