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正勤修行浅释 /吴姿蓉 所谓四正勤,主要内容有四项:一、已生之恶令断;二、未生之恶令不起;三、未生之善令生;四、已生之善令增广。总归一句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佛教对善恶的定义,不是经由...很容易把苦恼干扰故意抛开,利用一些更强烈的刺激、兴奋来取代内心的不安痛苦。实际上,这些用来取代内在不安的刺激,虽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却不能真正解除痛苦,反而使得烦恼纠结更加扩大延续。 所以修行的...
吴姿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148598.html
-
中天寺胜鬘经典导读班3月12日在般若堂上课,11位学员出席参加,檀讲师陈秋琴带领导读《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研讨内容包括当勤修行,多近名师、修十善、修般若智能,陈秋琴勉励大家闻经悟道后要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与大众分享正知、正见,体会正法的心得。
佚名
|中天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1355621199.html
-
(五盖能盖覆真心,使人不生善法。①贪欲盖,执著五欲;②嗔恚盖,发生忿怒;③睡眠盖,睡眠过度;④掉悔盖,心情躁妄;⑤疑法盖,犹豫无决断),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罗蜜。如佛所赞,如来大智尊,显说功德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2259852.html
-
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以此告诫修行人要知恩德,勤修行,勿懈怠。我们与大众同生共存,一切物质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而各各有情众生所形成的巨大网络则共同受用这些资源,因此每个人浪费、或珍惜的习性,无形中都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1874953.html
-
谨记於心莫忘失。
世间活动无止期,无义活动当限制。
日夜回向己功德,起心动念常观察。
接受上师忠告已,禅修之余任何时,常依所言善修行。
至诚投入勤修行,毋须等候很长时,结果立时即现前。
若依佛法全心修,食物资...
阿底峡尊者 对修行人的忠告!
当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他先到达阿里,在那裏停留了两年的时间,为菩提光(Jangchub6)的弟子讲授很多佛法。
两年後,他决定返回印度,但菩提光恳求他在离开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976360.html
-
善德友应依止, 谨记於心莫忘失。 世间活动无止期,无义活动当限制。 日夜回向己功德,起心动念常观察。 接受上师忠告已,禅修之余任何时, 常依所言善修行。 至诚投入勤修行,毋须等候很长时, ...阿底峡尊者至心的忠告 作者:格西·格桑嘉措 引 言 这个噶当道次第的修行心要,被喻为『噶当巴的生活之道』,它包含两个文本:『阿底峡至心的忠告』和『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前者浓缩了早期...
格西·格桑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948372.html
-
大师管理云栖的规范立“十誓约”镌于石碑,使大众能时时能够看到,警惕反省。“云栖寺僧约十章:一敦尚戒德,二安贫乐道,三省缘务本,四奉公守正,五柔和忍辱,六威仪整肃,七勤修行业,八直心处众,九安分小心,十...
江阴日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5958822.html
-
第六十四品):『善息灾等业,知咒瑜伽轨,此师可称赞。行施住净戒,具最胜忍精,昼夜勤修行,有慧善工巧,具师长德聚,说名阿□黎,内爱乐集密,外作声闻行,以如是教授,转教诸弟子,当知为大师。』
约分...
(6)具最胜精
(7)昼夜勤修行
(8)有慧善
(9)工巧
(10)具师长德聚
在内外总论,内爱密行(如乐集密),外作声闻行(现出离象),有以修四座瑜伽...
智者喜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844030.html
-
四、足根广平相(梵语ayata—pada—parsni)又作足根圆满相、足根长相、脚根长相。即足踵圆满广平,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 而得之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035712581.html
-
德。 □足跟广平相:足踵圆满广平,是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证得的相,表示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指间缦网相: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是...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284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