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知见、行为与结果

    到极乐世界去。这种应该是属于信仰式的修法,比较没有办法在当下现观体证。  我告诉丙君,我也想到达解脱的境界,但是我要依《阿含经》所说的教法去修学,断除,成为阿罗汉,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慧慈 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4266221.html
  • 佛教禅修——南传上座部佛教

    念处经》中,在提到法念处时所列举的都是佛教的教义,当中共包括有五盖、五蕴、十二处、、七觉支、四圣谛、八正道等。  正念于五盖——当五盖生起时,知道它们生起;当五盖没有生起时,知道它们没有生起;除此...顺逆的外境,各种生灭无常的思想,内六处的无常、苦、无我,就还它们本来生灭无常的真实面目。能体会到这一点,就不会抓紧这些东西不放,同时也不会受其束缚,人生因此得到自在清凉。  正念于十结——是众生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0154245.html
  •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生命教育,缘起,正念正知,苦,信解行证,   一、生命的沈沦与提升   A流转   佛法上有关因果的道理,称作「缘起」。佛陀在《缘起经》中所说的流转的十二缘起是:   无明缘行,行缘识...多种角色(如,苦苦、坏苦、行苦)就会对佛陀的教导生起信心,并经由如理思维,使自己走向正确的修行方向,便可以一层层地提升自己的生命。   E 信解行证与打开   面向世间的苦,便是生命教育的起点。...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347824.html
  • 阿耨楼陀造:摄阿毗达摩义论(二)

    有。  取得而生,而色又转起。  其次于色界中,不得鼻、舌、身、性法及食生聚,是故在它们结生的时候,仅得眼、耳、所依三个十法及命九法的四类业等起聚。有转起的时候,则得心与时节等起(的四聚)。  无...。  七随眠:即贪欲随眠、有贪随眠、嗔恚随眠、慢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无明随眠。  在经中的: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嗔恚结、慢、见结、戒禁取、疑结、掉举、无明。  在论中另有:即...

    阿耨楼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54208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   (21)先碍实智:疑为「无碍实智」之误。无碍实智,即一切智、无分别智、根本智,为达於一切法实性之智。此智通达自在,所以用无碍形容。   (22)声闻阿毗昙广分别根本:阿毗昙,梵文的音译...见结、取、悭结、嫉结),不见有。《俱舍论》十九讲使,又称根本烦恼、大惑、见、随眠,指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另外,在《阿含》、《俱舍》等经论中,常提到「...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佛教是一门高级心理学

    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这些覆、盖、、使,都能蒙蔽我们的智能,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自在。如何转心的仆役为主人,就看我们如何对心下功夫了。 ...包容一切;如太阳、月亮,可以照破黑暗;如田地,可以滋长善根,种植福德;如明镜,可以洞察万物,映现一切;如大海,蕴藏无限能源宝藏。在佛经里,佛陀以种种法譬喻心,今列举种譬喻来说明心: 心如...

    佚名

    |佛教|心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5474621653.html
  • 佛教是一门高级心理学

    的躯体受苦受难。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 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像僮仆,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可以照破黑暗;如田地,可以滋长善根,种植福德;如明镜,可以洞察万物,映现一切;如大海,蕴藏无限能源宝藏。在佛经里,佛陀以种种法譬喻心,今列举种譬喻来说明心: 心如猿猴难控制:古人以“心猿意马”...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0275598.html
  • 四~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

    阿毗昙》,当广分别结使相,如《声闻阿毗昙》广分别根本。(《大正藏》册45,页125上)   此一部《菩萨阿毗昙》相当详细地分别菩萨之“”、“使”相,如同《声闻阿毗昙》分 [20]如〈北齐武平七年慧圆道密等造卢舍那像记〉、〈北齐武平四年临淮王造无量寿像碑〉及〈北齐尹景穆等 造像记〉。     页83 别根本“”一样。另在〈次问法身佛尽本习〉中:   昔闻有《菩萨阿毗昙》,地地中...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3.html
  •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

    世间之因果属於灭圣諦与道圣諦。  烦恼的根本有三种,即:贪、瞋、痴。若再细分,又可分为「」,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慢、见结、戒禁取、疑结、掉举、无明。此「」将分别被四种出...专注入出息。  如果心无法轻易地专注於入出息,《清净道论》建议用数息的方法协助培育定力,在每一呼吸的末端数:「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八」。  至少应数到五,但不应超过。通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5.html
  •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

    必须断除烦恼,通过修戒定慧可以断除烦恼,这是出世间之因果。世间之因果属于苦圣谛与集圣谛,出世间之因果属于灭圣谛与道圣谛。   烦恼的根本有三种,即:贪、瞋、痴。若再细分,又可分为“”,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慢、见结、戒禁取、疑结、掉举、无明。此“”将分别在四种出世间圣道中被断除,而阿罗汉圣道则能断除一切烦恼。   在修行观禅时,依据修习世间慧乃至出世间无漏慧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545424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