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带著真理的说话——南传法选辑

    THE WORDS OF TRUTH  Selections from   THE DHAMMAPADA  带著真理的说话  南传法选辑  (每段之前的号码是原本法的,方便查阅原本)  (林兆先生中译)  1  All(mental)states have mind as their forerunner,mind is their chief,and they are mind-...

    林兆先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2254600.html
  • 猎人钩葛的今世和前生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 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恶品第(125 偈颂)】《南传法》 -------------------------------------------------- 此一偈颂,是佛陀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为一个自食恶果的猎人钩葛而说的。 祗树给孤独园附近,有一个名叫钩葛的猎人,生性残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钩葛带了弓箭,领著自己养...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01616441.html
  • 走入佛门走向觉悟:西园寺弘法部学员体验出家生活

    :40 佛门礼仪介绍(出家行仪、六和生活)9:50——10:50 诵经(《遗教三》、《南传法》)11:00——11:30 排班过堂11:45——12:15 西花园布施水族12:...

    西园寺弘法部

    |西园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4/1425273723.html
  • 法增比丘:圣道的特征与力量(4)

    念力?谓四念处如上说。何等为定力?谓四禅如上说。」([龙藏.杂阿含]卷二十六,一一三页。)佛说:「声闻(成就)五种学力,如来成就十种智力。」([杂阿含685])因此我们都要具足这些力量。   佛说:「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南传法新译]) 佛又说:「犹如大海只有一味,即是咸味;他的圣弟子在他的法中也只有一味,即是解脱味。」这只有靠行圣道才能到达。在[增支部...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584691.html
  • 业障与忏悔

    恶果成熟时,恶人方知苦”(《南传法新译》,119偈。)   “非隐于虚空,海洋洞穴中,欲避恶果者,世间无避处””(《南传法新译》,127偈。)   有情众生的生死轮回是以三种方式来进行。首先...的,若断恶修善,就能消业障。在《南传法223偈》中佛说∶“以慈制忿怒,以仁制粗暴,以施制悭吝,以实制虚假。”同时我们可以了解的是,以智慧力,重业可以改为轻业,定业可以改为不定业。若多行善业,...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3185481.html
  • 佛教与喜马拉雅山

    的人比作在阳光普照下绚丽灿烂的雪峰: “近道名显,如高山雪。远道暗昧,如夜发箭。”—南传法第501偈 (善人虽在远处,如雪山一样高显;恶人虽在近处也不见,如暗夜放射的箭。) 据说佛陀成道后不久...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巨大的山脊大约有2500公里长、200至300公里宽,而且很准确地划定了印度次大陆以北的界线。《本生》形容喜马拉雅山是“区域广袤,高有五百由旬(yoganas),宽有...

    达弥卡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4244779.html
  • 多元的香港佛教

    部佛教,和以西藏高原为根的密乘佛教,在近年都已传布至世界各地。在今天的香港,南传和密乘佛教都有一定的影响和信徒。   南传上座部佛教对香港的影响,可追溯至1953年在本港出版由了参法师翻译的《南传法》之时。在序文中,印顺法师说:“世界三大文系的圣典,在此交流后,佛法必将发扬出更精确,更丰富,更伟大的光芒!”此后有关南传经典和祖师语录相继翻译出版,而近年译出泰国高僧阿姜查和佛使比丘等大德的书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5960522.html
  •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二)

    别无其他更多的含义。  (二)、三皈依  早期佛典中念佛的另一种形态为三皈依,亦即表示受戒者誓愿从此全身心地投入佛教,皈依佛教。如《南传法》296~298这样说:  “乔答摩弟子, 常善...意守”。而一个人如果专精念佛,这难道不刚好就是一种意守吗?如果三皈依的念佛法真的达到前述《南传法》所述的“乔答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这样投入的境地,则它与“心注一境”的意守已经...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860882.html
  • 邪见的厉害性

    」 ([南传法新译]60偈)愚人不知苦, 不知出离,就像蚂蚁黏着糖一样,也像狗被绑在柱子,一直绕着柱子转一般。许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苦与悲惨之事都视若无睹,乃至自己身受之苦也都忘得一乾二净。 ...造物主或万能的神那儿的天国而得永生。 但是佛洞察这身心的真相而告诉我们 : “观此粉饰身,疮(九疮﹕双目、双耳、双鼻孔、口及大小便孔)肉与骨聚,身病心妄想,无常不久存。”([南传法新译]...

    法增比丘

    |邪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252112659.html
  • 如何持好戒?应知如何才是犯戒

    他人呢?在《南传法》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嗔、痴等亦以同理...》中说:“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又《法》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增比丘,台北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202332941.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