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篇,用时1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李炳南答:老师与梁启超先生均说佛教因果率善恶不能相抵,此与‘了凡四训’所言是否矛盾?尢智表居士的‘佛教科学观’小册子内亦言多行善事可以赎过,究竟何者为?(罗剑仁)

    ,生时瓜自瓜豆自豆耳。赎过云者,先作恶因,续作不改,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续作不改,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如已作恶因,后不以缘滋润,而改作善业,即将先作恶因压伏,不遇缘,因暂不生,而善业日增,善缘日润,有缘润者先熟,先食善报也。而因种子,却依然存在,此不抵之理,故不矛盾,倘善缘停止不压,仍能发生,必善缘压之又压,其因久久自腐,其无力自灭,仍非抵耳。...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501813060.html
  • 见护法师:一切法佛法

    高,用的不契机,就是下;用的适宜,能助人悟道解脱,就是善,反之;能使人去除执著,就是净法,增长贪嗔痴,就是垢法。善能运用一切法度人,自然一切法皆佛法。这也是为什么佛法不离开世间法了。   “...  见护法师:一切法佛法   未出家前,对于佛法如何与世间法融合而感到困惑,曾问师父,应以什么态度求学、做事?师父简洁有力的说:“做任何事,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自己,就是佛法。”闻之心胸...

    见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1376912.html
  • 论佛教道德的三个层次

    。某一行为能够使行为者获得最大的利益,便是善:反之。“功利论”佛教道德的重要内容。“业报论”佛教道德“功利论”的支柱,佛教主张业力不失,有业必有报,其最简洁的表达就是“善有善报,有恶报”。...戒律和道德规范,要求信徒实行。这些准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不容违犯。佛教创造性地将人类的行为准则分为两类并体现于“戒律”一词中,“戒”指有所不为,“律”有所当为。前者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

    武烈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5181213.html
  • 弟子规

    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 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

    清 李毓秀

    |弟子规|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12135894.html
  • 南传佛教非小乘佛教

    龙,尘劳鱼鳖,虚妄鬼神,三毒地狱,愚痴畜生,十善天堂。无我人,须弥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施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照破...》曰:“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於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法缚,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5756627.html
  • 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

    波罗蜜多主义?就是:  六波罗蜜多主义 1.布施波罗蜜多——反面悭贪  2.持戒波罗密多——反面犯戒  3.忍辱波罗蜜多——反面忿恚  4.精进波罗蜜多——反面懈怠  5.禅定波罗蜜多——反面散乱  6.智慧波罗蜜多——反面慧   这六种波罗蜜多主义佛教不共大乘佛陀菩萨所行的主义,对于这六种波罗蜜多主义,真正能够名副其实的了达真理的佛陀,或是六度齐修惟有了达宇宙实象的以利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1964693.html
  • 格言联璧·悖凶类

    。  造于人所不知,谓阴;阴之报,较阳加惨。   家运有盛衰,久暂虽殊,消长循环如昼夜。  人谋分巧拙,智愚各别,鬼神彰瘅最严明。   天堂无路则已,有君子登。  地狱无门则已,有小人入。   为畏人知,中冀有转念。  为善欲人知,喜处恶根。   谓鬼神之无知,不应祈福。  谓鬼神之有知,不当为非。   势可为而不为,善。  力可行善而不行,。   于福作...

    (清)山阴金先生编

    |格言|修养|道德|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6/1836503539.html
  • 坐禅漫谈

    形相,却立净相,被净缚"。是以坐禅摄心至澄明之境时,应忘却坐禅。切不可作意,我得殊胜法门也,我今坐禅也,我今入静也。应知以幻修幻之意,无有憎爱取舍,每日只平平常常默然坐去,著相修行,法。  ...坐禅沉空滞寂,不见自性。无漏性本自具足,无修无治,直下承担,当体。诚然,此乃南宗禅顿悟成佛之精义。但沉空滞寂并非坐禅之正法,实乃禅病,此处不宜申论。然而法无顿渐,人有利顿,能够“一闻言下大悟,顿见...

    何长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139677.html
  • 真假禅师

    任何业,这种可怕的错觉,在中国、在日本及今日的美国,相当普遍的。   事实上,在禅的修行者,有着三种戒律,第一种叫作「别解脱戒」,意说,如果你奉持其中一戒,至少在这个别的戒条上,你便走向解脱,...善恶到头终有报   流弊最广的,那些我慢贡高自以为解脱了的禅师,甚至放言,即使他们做了依常情看来很邪恶的事,也不需要受到恶果。因为他们的目的完全为了帮助众生,这行菩萨道。   这种造却得善果的思想,与...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1860412.html
  • 佛教业果思想隅论

    增长由于很多因素决定的,如造业的性质、思想动机、造业对象等,如果没有遏止力量,就会无限增长。“一称南无佛”结下成佛的善缘,“一念嗔心起”也可能烧毁功德林。因此,即使极其微小的野也不应做,即使...犯一业道或十业道,只要能感堕圆满。三后不起追悔和对治,任由增长。四业时有其他业为其辅助和助伴。五所造之业必定能感异熟果。具备这五个条件就是作已增长业。  在顺定受业中还有...

    曲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941223.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