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篇,用时10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月溪禅师答: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是什么境界?

      天津靳云鹏   问: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是什么境界?   月溪禅师答:心法双忘只有一个黑黑暗暗、无知无觉的无始无明深坑,尘者,指此无始无明深坑;一念不起是见问觉知的净缘,与染缘相对,者即指此净缘。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始见佛性。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40311009.html
  • 帕奥禅师答:阿罗汉再投生吗?

    问:释迦牟尼佛曾为诸阿罗汉授记:经过几劫,将在何地成佛。但是阿罗汉因烦恼已断,不再,等这期寿命穷尽时,就进入般涅槃。是否会因佛陀的授记而下生人间等,因为他的心中没有烦恼、爱着的缘故,能够施舍身心财物给与众生。等到诸波罗蜜成熟时,再经由菩萨而成佛。若不是的话,将如何解说呢? 帕奥禅师答:在南传佛教里,没有阿罗汉得到佛陀授记能够在未来成佛的记载。 一段很有名的话,是许多阿罗汉在证悟...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阿罗汉投生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21134290185.html
  • 谈谈顿渐与根器之利钝

    担任佛陀的侍者,他修行也很认真,并证得三十大人相。但他对佛陀生出邪见并谤佛,死投生为苏摩园里的饿鬼。这是利根自误的例子。   佛一个弟子,在得了四禅,起增上慢,自称是证了阿罗汉果,从此不再求上进。佛陀告诫他,他也不听。当其命终之时,见四禅的中阴相起现时,他立起邪见:根本不存在什么阿罗汉可以入涅盘的事,我是阿罗汉,如今还要,佛是在欺骗人。四禅中阴相立失,阿鼻泥犁地狱中阴相现起,命终便生...

    金顶三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3739771.html
  • 阿含经的逻辑形式

    结构。经文中句:“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下。”包含于”,心解脱者”,是心解脱的自证知见。(11)句:“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表述如观五阴无常心得解脱,若观五阴...?  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  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下。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

    释从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263813.html
  • 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

    阴,一念无明未断尽故,亦受。  何故必?一念无明未断尽故。中阴之身已无末那经由接触法尘所生之灵知意识心,仅余末那识作主,然末那识不能思惟分别观照,须依末那附生之微细意识做简单之观察,非如生时...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粗乐之必须提心方乐触。  9.无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  10.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观三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5439490.html
  • 谈佛说修观法

    想,便无怖畏,已无怖畏,则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昕作已办,更不复,如实知之。依l入道家生,即得清净,远离愁忧,也无喜想,便速得智慧,智慧郎得证涅槃。   摘自《内明》第207期...瞋恚心时便自觉知瞋恚心,无瞋恚心时便自觉知无瞋恚心;愚痴心的时候便自觉知愚痴心,无愚痴心的时候便自觉知无愚痴心;爱念心时便自觉知爱念心,无爱念心时便自觉知无爱念心;入心时便自觉知入心,无...

    许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4565876.html
  • 僧团“六和敬”的理论与实践(十二)

    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人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持戒以上五种功德,僧众应依佛的教诫,方能我牛已尽,梵行巳立,所做已办,自知下。  世尊数...是何以五比丘闻法当下证得阿罗汉果。凡夫没学佛者,常以自己的主观来观看佛教,殊下知佛教教义是一种真理,教人离苦得乐解脱的宗教,决下可以世人以异样的眼光来衡量僧众。当然僧众优良的,泛泛的,他们都在...

    心 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4067645.html
  • 谈爱情与情苦及如何解脱

    (13)净土阿鞞跋致的果位,必须要能了情缘、亲情、友情,不再,可回净土成为清净的天人永住净土。 (14)大修行者破戒相着淫乐及情苦时,法相中的32相及80随形好无法形成,最后本尊是骷髅相及情...八地果位,佛法中的各种无上微妙密法,例如如幻法、三昧法等皆无法修学。若修行者此情种也无法“永住”净土,即使在净土己修到五、六地时也因情缘爱种仍须回到六道中将此情缘爱种了完才可成阿鞞跋致,一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4676664.html
  • 二乘人回小向大之考察

    并未提出阿罗汉可以回小向大的主张,其思想仍承袭《阿含经》的教说──阿罗汉生死已了,已不再了。到了《大毗婆沙论》成立的时代,编辑群──五百阿罗汉在论中明确地指出声闻人证得了忍位就只能成就阿罗汉果或...认为佛陀与二乘人在解脱上是同一的,即在断生死因的烦恼而不再这点上,各部派一致主张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到达解脱的修行过程(时间与内涵),及解脱的方便与智慧。佛陀与二乘是同一解脱,而三乘道有所...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2)

    ?答:身是也。身者,即六道受生也。为众生现世心迷,好结诸业,即随业受生,故云也。世若有人,志修究竟解脱,证无生法忍者,即永离三界,不受。不受者,即证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问:...荣华总是虚诳,弊衣粗食充肌。  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痴。  外现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  默契罗睺蜜行,非汝凡夫所知。  以上第一层说二十五。十善十恶五蕴,共称二十五,二十五身。只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862085.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