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可宣说有三种,就是不可宣说偶尔出离心,不可宣说自己的狡诈行,不可宣说自己的善行。
①不宣偶尔出离心:
...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口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756133996.html
-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不可去的地方有三种,就是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可去,众人聚集的地方不可去,娱乐场所不可去。
为什么这些地方不能去呢...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口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758523997.html
-
僧尼之称谓有: 沙弥,7岁以上18岁以下受过口戒的出家男子,青庙俗称“小和尚”,黄庙俗称“小喇嘛”。 沙弥尼,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口戒的出家女性,青庙俗称“小尼姑”,黄庙俗称“小喇嘛尼”。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452766.html
-
不相同。五戒是重在身戒和口戒。十善业道,除了身口之外,特别重在意戒。
●问:怎样叫不杀生?答:不但人不可杀,凡是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可杀。还要注意保护动物和放生。
●问:怎样叫不偷盗。答:...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986353.html
-
三藏中多以毗奈耶名律,故称呼律藏为毗奈耶藏。⒊ 波罗提木叉,本义为“别解脱”,专指对身戒(主要三种:杀、盗、淫)及口戒(主要四种: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而定的外在行为上的解脱,有别于针对心意或精神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673529.html
-
对治恶口行为的发生。所谓依法语,就是符合佛教戒律要求的语言,其内容主要是不恶口。佛陀特别在十善业中制定了不恶口戒,来规范弟子的言语。
如果远离恶口,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佛在《十善业道经》中云:...
佛教|四恶语|四善语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10041325476.html
-
,说明菩萨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所以持戒。因修持净戒,远离一切诸恶过患,常生善处,而得自利、利他、俱利。再者,叙述持身戒、持口戒、持心戒三种持戒。接著,阐明修十善业戒,获得能制恶行、能作善心、能遮烦恼...
吕姝贞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468482.html
-
主要三种:杀、盗、淫)及口戒(主要四种: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而定的外在行为上解脱,有别于针对心意或精神的戒法(指定共戒、道共戒),故名为“别解脱”。又此辞亦指列纪戒律项目之书(戒本),在布萨(每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5042798.html
-
习绮语者,托言温、韦。”唐末五代的温庭筠和韦庄,是“词为艳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绮语了。”意思是说,出家人严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艳词淫曲了。(...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951790.html
-
、声戒、色戒、赌戒、酒戒、足戒、口戒、笔戒,《豆腐戒》虽非提倡素食专书,但也同样主张饮食「宜归淡泊」。下面再征引康骈《剧谈录》卷下〈洛中豪士〉条,叙说圣刚法师对豪门子弟的机会教育,并附上康骈案语,以...
林伯谦
北传佛教|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5203332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