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祇洹图经》,唐初成书的《古清凉传》已有记载,略云: 金刚窟者,三世诸佛供养之具,多藏于此。按《祇洹图》云:祇洹内,有天乐一部,七宝所成。笺曰:又按《灵迹记》云:此乐是楞伽山罗剎鬼王所造,将...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后,文殊并将往清凉山金刚窟中。 此条所记有七宝乐器、银箜篌、银纸金书《修多罗藏》及金纸银书《大毘奈耶藏》三类法宝。《灵迹记》不见于史籍著录,仅见《古清凉传》和《广清凉传》引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349628.html
-
山属岱州五台县,备有五台。中台最高,目极千里,山川如掌上。从台东南而下三十里许,有古大孚灵鹫寺,见有东西二道场,佛事备焉。古老传云汉明帝所造。”在这里,道宣只是说大孚灵鹫寺“古老传云汉明帝所造”,并未言及摩腾云云。可见,镇澄的五台山东汉创寺说,乃是一种传说加演义。 唐高宗时释慧祥编撰的《清凉传》,是记述五台山佛教史迹最古老的专著,故又称《古清凉传》。《古清凉传》说:“大孚图寺(即大孚灵鹫寺),寺本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2157721.html
-
三个问题需要考辩。 一、古今五台位置更改时间考辩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组成,但古今五台的位置是不同的。 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延一大师在《广清凉传》卷上《五台四埵古圣迹》中说: 据古图...—849年)”,也就是说古今五台位置发生变化的时间大概在唐代后期。笔者认为俨禅师与行严并非一人。《古清凉传》卷上中就有关于俨禅师事迹的记载。唐代俨禅师(?一673年),朔州人,十七出家,经常到五台山...
赵 慧 崔增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1163209.html
-
古清凉传》卷上:“中台,高四十里……稍近西北,有太华泉,亦名口池也,周回三十八步,水深一尺四寸,前后感者,或深或浅不同。其水清澈凝映,未尝灭竭,皆以为圣人盥漱之处,故往还者,多以香花财贿投之供养。” ... 上述史料都提到中台顶上的玉华泉(池),那么此玉花泉(池)是否就是《古清凉传》中所言的太华泉(池)呢?敦煌五台山史料未详细谈及玉花泉(池)的情况,难以考论,但多云其在中台顶上,此与《古清凉传》所述太...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2566959.html
-
志》《传》就有9部,它们分别是唐高宗龙朔二年(662)会昌寺沙门会赜著的《清凉山略传》1卷,唐高宗永隆元年(680)蓝谷沙门慧祥撰的《古清凉传》2卷;宋嘉佑五年(1060)清凉山大华严寺坛长妙济大师、...清凉山志》,就只点不校。崔玉卿吸收先辈点校古籍的长处,以点为主,杂以校勘,较好地处理了点校之间的关系。 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下。在《古清凉传》卷上《立名标化》中,有“雁门郡筱人县”一句,“筱人县”这个地名...
王杰瑜 任润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1168431.html
-
这一点。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在五台山的活动时间,要早于佛教。《古清凉传》载,晋永嘉三年(309),“雁门郡(上竹字头+下俊)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林立,慧祥在《古清凉传》中说:“据此而详,则仙居灵贶,故触地而繁也。”从中透射出五台山佛道的微妙关系。
其实,翻开《清凉山志》,道教踪迹随处可见,可知五台山并非单一的佛教圣地。现在五台山许多山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0883397.html
-
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云雾缭绕,千峦朦胧,一峰矗立。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
佚名
|朝圣|五台山|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佛教|文殊菩萨道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2205837129.html
-
按《古清凉传》,唐时五峰内外,佛刹三百所。可惜绝大多数早以面目全非,仅留寺名。当年风貌 无从稽考。圆仁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管部游记,描绘的一些情况,可以多少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圆仁,日本...的塔寺院,那时的大白塔,不是如今尼泊尔式的大白塔,而是一座两层八角的塔。阿育王塔在圆仁时 也由二层八角的塔包裹在底下。从唐代两层八角塔,元代重建(《清凉山志》卷七有这样的记载:“台怀 大塔,内藏阿育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549632.html
-
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 五台山的传说 不可不知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4383421.html
-
山西省东北部,山势险峻,峰峦连绵,古木苍翠,气候凉爽,风景清幽秀丽,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之前,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名山。《古清凉传》卷上引《仙经》曰:“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仙气,仙人居之” [4]。《元和郡县志》卷14亦曰:“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四十里,《道经》以为紫府山,《内经》以为清凉山。” [5]《古清凉传》卷上引《水经注》又谓:“晋永嘉三年,雁门郡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认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
党燕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35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