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0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佛教对古诗的影响

    试论佛教对古诗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浸透之深、历史之长,是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尤其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影响更为突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西汉末年,发源于古印度(公元前七世纪)的佛教,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边疆传入内地,经过东汉魏晋二百多年的磨合,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从对抗走向适应,并相互浸透。东晋以后,尽管中国处在一个动乱分裂的时代,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950884.html
  • 欢庆五一,闽院女众部举办猜谜语活动

    乐开怀的画面油然而生。随时间推移,灯笼间的纸条越来越少,至九时许,猜谜语活动在欢乐声中宣告结束。   本次猜谜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有古诗、成语、歇后语、人名、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等相关知识。...

    佚名

    |欢庆五一,闽院女众部举办猜谜语活动|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938549135.html
  • 穿越一千五百年的寒山钟声

    打造之外,这一品牌的树立也与成功借助寒山寺的文化与宗教特色有关。一首《枫桥夜泊》让枫桥与寒山寺享有了应有的知名度,进入日本学生课本的这首古诗也让寒山寺得以“越过大洋”,虽然月落的寂寥、渔火的孤孑在如今寒山寺钟声敲响的时候已荡然无存,但张继当年孤身独居客船时听过的钟声足以激发今人的暇想,听钟声、颂古诗,加之怀念古人,一项看似简单的旅游活动有了浓浓诗意,而古寺钟声的肃穆、住持祈福的庄严又让活动有了独到的...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5883444.html
  •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一种理性灵光扑面而来。编著者通过挖掘僧诗的深厚意境,并把它翻译成让读者容易理解的现代诗,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清远峡山飞来寺雄奇景色,也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另一个奇妙的佛教禅宗僧人的情感世界。  古诗今译,...的佛性隐语译为浅显文句,把诗作的题解、作者简介、词语注释、古诗今译,融为一体,为我们献上了一桌丰盛的文化盛宴。翻译古诗词是一种文学再创作的过程,翻译的好坏凸显译者的文学涵养。陈先钦同志的译诗,深入浅出...

    邓维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4656685.html
  • 闽院学子齐心力 悲智双运夏令营

    ,粒粒皆辛苦. ”这样连孩童都能熟被的古诗又对社会人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惜食惜福,从我做起!今天,你做到了吗?! 食存五观 摈除杂念 原来这才是吃饭! ...

    【佚名】

    |夏令营|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08590311462.html
  • 佛教圣地游览之-晋阳多福寺

      崛围山,阳春之时,山花争艳。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层林尽染。古诗云:商飚一夕生长空,霜染枫叶处处红,”恰似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卷。“崛围红叶”是古晋阳外八景之一。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城西北20公里柴村镇呼延村西侧崛围 山巅的小峪之中,海拨1280米,这里满山松柏,郁郁葱葱。寺院创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是文殊菩萨道场之一,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公元...

    佚名

    |多福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12503425808.html
  • 福建南安发现写有“报亲寺”字样的古代碑刻

    如今还留下了多首古诗,寺中还保留有一些旧的建筑构件。   吴炎火老人介绍,就在不远一口双孔“眼镜井”,里面还卡着另一块报亲寺的厚石碑,可惜的是看得到,却嵌在井壁内取不出来。废墟中发现的三段断碑显然是...

    佚名

    |东南早报|泉州网|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9532429006.html
  • 江西南昌振山寺十余年收养抚育50余名弃婴

    看不见,但能凭感觉行走自如。记者问:“谁最棒?”“鑫鑫最棒!”他很自信地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老师指导下,鑫沛背了一首又一首古诗,活泼的个性与普通孩子无异。   据了解,振山寺先后收养的...

    佚名

    |收养|弃婴|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13312032780.html
  • 无常是常

    驰。”陆机“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都是对倏忽若寄的人生的喟叹,把生命譬喻作晨霜、朝露,短暂无常,不可把捉。《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调在反映人生苦短,好景不常驻的心理:〈今日良辰会〉:...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金石终将化为灰烬,何况危脆的身躯。《古诗十九首》所吐露的是魏晋六朝社会动荡不安、生命瞬间殒灭的时代悲音。  佛教认为我们的心识生住异灭,天台哲学说“一念三千”,《...

    依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3840445.html
  • 中外名人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读经

    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国正:我赞成中小学生多读些古诗古诗的教学,有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嫌它古,二是嫌它难教难学。教学古诗...是阅读中常有的事。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我个人四十年来教授古诗的经验,在海外教4岁到8岁...

    智有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34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