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嗟种类,习气弥深。闻经一字,而不识其心。见像一尊,而岂知标体?若色见声求,俱成邪道。出家之子,既到这里,莫错下注脚,且仔细看是个什么道理?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言行相乖,心口不一。贪财爱色,嗔喜无时。动静离真,合尘背觉。见有见无,怕贫忧死。此正是外道邪魔,滥觞正宗,迷惑凡流,入深险道。千劫万劫,不得出轮。
经云:“非众生咎,邪师过谬。”此等邪辈,如何可验?一日十二时中...
普庵禅师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0759065265.html
-
从过失方面思惟:赞誉等能令心思在许多无义之事中散乱,能毁坏对世间的厌离心(享用名闻利养,会让心更加贪著世间,不愿出离),又因贪著赞誉,喜欢攀比,而让人嫉妒具有功德者,因此退失善法。这样思惟之后,让心厌离赞誉等。
如《入行论》说:受到称赞、获得名闻利养等,会让我缘善法时心思散乱,而且会毁坏我对轮回的厌离心,让我嫉妒具有功德的人,由此破坏自己的善根与别人的圆满盛事。(《入行论》云:&...
出离心|戒律|名闻利养|名利|功名|世间|功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9420225522.html
-
佛教语。谓名声远闻与以利养身。《佛母般若经·菩萨相品》:“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餘资具。”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三十六问:全经颠倒、重复、蔓衍之故。答:易知也!西土有诸讲师,家置一编,户抱一偈,名闻利养之故。”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3678154.html
-
普庵禅师生于西元1115年,为临济宗的传承弟子,也是禅宗的大成就者,更有古代禅宗莲花生大士之尊称。
以下即是普庵禅师对当时许多修佛道场的“名闻利养”所提出之建言。
伤嗟种类,习气弥深。闻经一字,而不识其心。见像一尊,而岂知标体?若色见声求,俱成邪道。出家之子,既到这里,莫错下注脚,且仔细看是个什么道理?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言行相乖,心口不一。贪财爱色,嗔喜无时。动静...
普庵禅师
|普庵禅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2230113214.html
-
误解为住持。乞仍依前常师所云,用名誉首座之名乃妥。虽后学之道德学问,皆无首座之资望。”李对“名闻”之危害,亦有高度的警惕。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间,青年才俊高胜进(文显),在厦门《星光报》上为他出了一个特刊...惺反覆恳请,他实在不便坚拒才勉强住了进去。院中有几棵桃树,桃子已成熟可嚏C看管的人知道李叔同——弘一法师是名人名僧,有意要拣几枚大个的摘下来供养他。李却连连制止,说:“这是犯戒的。且我又为何人,值得...
金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0155665.html
-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福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维观察。
第一个,我们拥有世间这些福报的时候,不应该高兴,不应该生起傲慢心。其实我们正在享受的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积累...的人虽然有权,但是他更有压力。世间的这些福报,名闻利养,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与痛苦。从因的角度来思维观察的话,这也是一种不净,一种痛苦,一种无常;从果的角度来思维...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5513394724.html
-
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来以后就获知自己的宿命,见到往昔自己原来是一名大法师,只是贪求他人的名闻利养。身心不清净,却口若悬河的说法,为众人开示。
——“这位大法师真是舌璨莲华,讲解得太好了!”
...人身。
过去世种种,历历如在眼前。
——“原来我的过去世宿业与恶报竟那么重,都为了一个不应有的贪念——喜名闻利养之心,违背了出家人的基本原则,才落得如此的下场啊!”
他这么想,心里...
佚名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2054176248.html
-
如本法师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的人民,其数目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寿命亦无量,回入娑婆度化众生的菩萨,为数多得不胜枚举,佛菩萨倒驾慈航来人间度化众生,往往不会把自己的身份显露出来,一旦暴露身份的时候,马上就要入涅槃了,毕道,佛菩萨不会显异惑众,自炫其德,张扬己功,招来名闻利养。
佛菩萨来娑婆(梵语saha)示现行化,如游戏人间,往来自在,寿命无碍,度化缘尽,自在...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32412406.html
-
一 真诚:对人真实诚恳,毫无虚假。
二 清净:不受外界的诱惑和污染。
三 平等:对人谦恭,没有对立的念头。
四 正觉: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心求生净土。
五 慈悲:心中常怀恻隐之心,随时把快乐带给别人。
六 看破:明了世间无常,一切法了不可得。
七 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 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
八 自在:与人无争,于...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格言|法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5445731114.html
-
为人立德当感恩、尽孝,此乃大善,佛陀教诲众生,尤为倡导。然当今社会,众生忙于追求名闻利养,劳碌无暇,少有兼顾。为此,不乏造诸恶业者。上海云翔寺有感众生蒙昧,不谙佛道,故谨择吉日2009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九日)至6月27日(农历闰五月初五日)启建“百僧礼忏感恩圆孝大法会”七永日。届时,将恭请一百零八位高僧,礼拜千佛宝忏。法会设延生禄位、往生莲位,伏愿藉此忏悔众生历劫之过,襄助有缘与会者立...
佚名
|法会|礼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417018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