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8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很多学佛人的态度是“贪”各种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样,想要修各种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赚钱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显示自己的威神力!)。这种贪法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被魔所困而成为永不超脱的魔子魔孙。要知道,一个修行者若未能到达以“根本”或“”起用的阶段,则其所修所用之一切法都属意识心层次,功用有限。但对一个尚未自觉的人而言,“”或“根本”离他还很遥远。我们修法的目...

    紫虚居士

    |精进|自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7103013092.html
  • 紫虚居士: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很多学佛人的态度是“贪”各种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样,想要修各种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赚钱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显示自己的威神力!)。这种贪法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被魔所困而成为永不超脱的魔子魔孙。要知道,一个修行者若未能到达以“根本”或“”起用的阶段,则其所修所用之一切法都属意识心层次,功用有限。但对一个尚未自觉的人而言,“”或“根本”离他还很遥远。 我们修法的目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675068.html
  • 真如作疏所缘缘义

    师友  以为何如。  65页  (二)吕澄秋逸君叙述问题来历  去秋黄居素君来院共学,论及与遍计心疏缘真如  ,辄以真如为疏所缘缘答之。黄君当时有疑,曾经理论推  征,详为解剖,而终以未见古德...可商。若实性真如绝言离虑,自不可云本质,但方便言之亦  有其义即不作真如为疏所缘缘解,但云疏所缘缘为真如固无  妨也。   又吕君谓真如为疏所缘缘,此亦不尔。因  缘真如与余时本质疏缘等...

    陈证如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044481.html
  • 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法身,所以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为了证见法身而修行。   报身要怎样证呢?证报身叫,就是要度众生积累功德。我们现在打开本来面目,见到法身,这是根本,根本如此。是广度众生...身时感叹:多么庄严,多么美好!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是得到了,还没有得到,报身还没有。我呢?就是度众生的缘故,才福德圆满,感召弥勒阁,感召这个光明报身”。报身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

    元音老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60690535.html
  • 佛教泛论(六)

    ,因此不只是以自受用为基础而成,必是可以 用自用来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根本是自受用,且必是他受用, 不能永远只是根本。   自受用根本在成为他受用智时,称为,意为在根本之后所 是利他济度之;因此,就被济度者有种种而言, 相反于根本之平等,而是差别。由于照见差别的现象,因而是事智 的道理,相对于将根本称为真谛,称之为俗谛智。根本...

    宇井伯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0968624.html
  • 成佛是智慧的成就

     般若又分实智与权智。实智是亲证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是般若之体。它无、智境一如,没有差别,菩萨在修行过程中,经过了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始证。权智又称方便,是了解现象差别,引导六度万行的智慧,是般若之用。权智是在证实智后生起的,故曰。在修学佛道上,实权二缺一不可。  般若波罗蜜就是说明般若在万佛中的重要性。众生在生死此岸,要到达成佛的彼岸,惟有依般若。《心经》曰:“三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44569722.html
  •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之唯识如幻诸法   七 佛智之圆融法界   八 结论   一 引言   今年本定上期讲成唯识论,因各处宏法因缘之牵涉,遂尔搁置。不能在此为大众常讲,殊觉不怿。虽然,善因法师及化声讲师,所...真如亦即一切法之真实相,故根本智亦可云真实。亦云如理者,以根本智乃如如空所显之真理故。如量、则为证真如变缘诸法之后,由能缘心所变变相真如及相分诸法,非诸法根本之无相真如。所以八识规矩颂之五...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342663.html
  • 论法相必宗唯识

    ,如如,三相之依他、圆成属之。如是染法净法,皆是识所变缘,安立施设,为用。盖法相之五法、三相,为所起之能所分别相,如是法相,由得分别所缘生,众缘所生,皆如幻有。颂云:『非不见真如,而能了...十一论,六经者:深密、楞伽………十一论者:一本十支是也,约缘起理,建立唯识宗;以根本智摄,以唯识为观心,以四寻思为入道。约缘生理建立法相宗;以后摄根本,以如幻有诠教相,以六善巧为入道』。就彼...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354709.html
  •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

    暂断现行。此论说菩萨之证发心相有三:一者、真心,无分别故;二者、方便心,自然偏行利益众生故;三者、业识心,微细起灭故。无分别真心是根本智证真如,及变缘真如万法;方便心是之上求下化;业识心是无漏平等、妙观二所缘有漏第八,亦六、七识无漏无间转生有漏之杂染八识心心所聚。成唯识论之说等无间缘,笰七转识有漏无漏容互相生,第六转识有漏无漏亦容互作等无间缘,皆依此登地以上菩萨心境说,登地以前...

    太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343059.html
  • 阿陀那识论

    然则要何种,方能证见此阿陀那识体也?曰:大圣自住。大简小乘,圣简异生,正指初地以上菩萨而言,其有二:所谓根本──如理智、──如量。然能以此阿陀那识为所知境者,唯又二,此为自心安住与他无涉之后,诸佛果位即为自受用身,故名曰自住。四前三皆具根本、之二,唯第四成所作事智但名,以不能亲证真如故。菩萨唯以平等性智、妙观察、之自住智证之此阿陀那识,第七未转时...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334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