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测验测验你们大家。清净毗尼方广经说,文殊师利答覆天人所问,他说,「法界无界」,又说「一切众生界是法界」,你们可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既然无界怎么一切众生界是法界呢?大家善思惟,各尽所学。
因为...?善思惟。
文殊师利的意思就是说,我即是法界,所以法界不知法界。
为什么文殊师利是法界呢?善思惟。
因为文殊师利,也是因缘生,因缘生也是无性,无性就是法界。
华严经又说:「一心生万法,万法归...
智谕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445027.html
-
须时刻不懈的善思惟观察于心,不要被贪欲、嗔恚、愚痴种种负面心理所杂污。于观察中能如实知五蕴、五蕴集、五蕴灭、五蕴味、五蕴患、五蕴离。能如实知故,不乐著五蕴,不再与贪欲、爱、念、渴、嗔恚、愚痴,种种...修习等,都是对佛所说的遗教,务求引生宗教信仰的情操与理性抉择的闻思修三慧。而欲知心恼或欲知心净者,则多倾向抉择的闻思修三慧。所以,应多注意经中所说:“当善思惟观察于心”,“如实知故”。杂阿含--经二六七...
净达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679216.html
-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
佛光如满禅师
|佛|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806052176.html
-
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惟。住佛威仪,心如...
知义法师
初机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015111550.html
-
《吉祥经》三十八种吉祥事
/明法比丘 整理
1. 勿亲近愚.恶者。
2. 应亲近智.善者。智者:智者是无怖畏、灾难、横祸之事(除非是过去造恶之报)。他能善思惟、善说、善作,于过见过、有过悔改、向人悔过。
3. 尊敬值得尊敬者。
4. 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
5. 过去曾经造善业、种福田。
6. 自愿行正道。
7. 博学多闻。
8. 具有谋生...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152427.html
-
治力,善护戒行及愿力之精进,无论是坐禅还是挑水,都将师之教授提起不放,善护念,善思惟。在此舍与护之间,以对治为始,渐少至无对治为道。至于具体行为方式,或行或坐,或日常生活,都不影响此善舍及善护的行持,...
圆刚、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5255982.html
-
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什么你学佛三年、五年,跟别人相比,思考、风格完全不一样呢?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思想已经慢慢改变了。所以大家对自已的举心动念一定要善思惟、如理思惟、正思惟,绝对不要逆向操作。...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24269697.html
-
佛今在何处? 一 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明所以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说法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557243.html
-
佛在何处? 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明所以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说法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3064818.html
-
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及明法品等六品、三卷经文。十信满心,入十住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四、第四次集会为于夜摩天宫。如来放两足跌光,以功德林菩萨为会主,入菩萨善思惟三昧,说十行法门,计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414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