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6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应慈法师谈学佛者应如何面对逆顺二缘

      我们学佛人面对任何事情现前,不管是逆是顺,顺者莫骄慢,逆者莫气馁;顺者善观之,是过去所做善业之果报,不生染着;违缘来了,莫生卑贱想,莫生怨恨想,亦是过去所作不善之业现在成熟。我们在业力成熟之中应该正确地面对它,喜悦地面对它,因为我受一个就少一个,我受一个就能体验到善恶报应真实不虚,我就能逾越一个善恶果报,我们就能了知善恶果报无有自性,从逆缘中学到了智慧,学到了出离。   所以说莫畏惧逆缘...

    应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380780.html
  • 如本法师答:人之一生,善恶混杂,所获果报,究竟是善恶分开,或是功过相抵?

      如本法师答:善不离心,恶不离心,善恶由心造,离心无善恶,离善恶无心,心(梵语citta)是善恶之体,善恶是心之用,当善恶果报现前之际,是截然分开的,心只有一个,不能同时有善恶两个心之存在,两个心即有两个佛性,但人只拥有一个佛性(梵语buddha-dhatu),因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随善恶因缘的成熟,自然有前后的果报。   善恶分明,因果有规律的、平等的、前后的;功过相抵是一般方便说的,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031812399.html
  • 论中阴

    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识者,或见于昼夜,与人相接,或有言论。此不独中阴为然,即已受生善恶道中,亦能于相识亲故之前,一为现形。此虽本人意念所现,其权实操于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灭,及善恶果报不虚耳。否则阳间人不知阴间事,则人死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之论,必至群相附和。而举世之人,同陷于无因无果,无有来生后世之深坑,将见善者则亦不加惕厉以修德,恶者便欲穷凶极欲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2056117.html
  • 中国佛教善恶报应论初探

    果报论的扶世助化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儒家伦理的补充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 在印度佛教理论中,善恶观与业报轮回说相连,净染业力决定人生轮回果报,在伦理角度上,净业即善业,染业即恶业,善业恶业在因果律的作用下就形成善业善果、恶业恶果的善恶报应。在时间空间上,印度佛教因果律的作用范围不限于此世,而是把业因与果报的因果关系延伸于前世、今世、来世,形成“...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939135.html
  • 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圣愚因缘经上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许多尼姑们叙述了她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 “我过去曾经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我先生家财万贯,可是我自己并没生育。后来我先生又娶了姨太太,而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因为嫉妒心很强,就私自把那一位小男孩杀了。姨太太找我理论,我就发誓说:“如果我杀了你的儿子,我的丈夫会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会被水流走,被野狼...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8252516652.html
  • 了幻法师答:一家人常吵架,如何维系下去?

    了幻法师答:家是积聚善恶果报之处,家除了快乐、幸福一面外,也包括痛苦的一面。家庭里幸福多,还是痛苦多,取决每个人的因果,故人人不同。 一般而言,一家人或多或少总会吵架,这是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然怎叫做家呢?家就是不自在义、痛苦义、烦恼义、恩怨义、因果义,家不吵架,不像家,吵大或吵小而已!只要有二人以上,就有人我是非,纠缠不清。 中国有句谚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现...

    了幻法师

    婚姻|家庭

    http://www.fjdh.cn/fjask/2008/10/22084319223.html
  • 净业禅师偈之启发

    ldquo;报身”、“果报身”,是来受善恶果报的。果报分为两种:一个人的相貌好坏、寿命长短以及富贵贫贱等,属于“正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亲属关系等,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困恶劣。依报随正报转。 每个人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正如佛经所说的...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445939.html
  • 儒释一贯序

    教人尽义尽分,佛则详示其尽与不尽之善恶果报。尽义尽分,只能教于上智,不能普摄下愚。若知尽与不尽之善恶果报,纵属下愚,亦必歆善报而惧恶果,虽不欲尽义尽分,亦必勉力尽义尽分矣。此如来普被上中下三根之法,每...

    印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22455663.html
  • 阿难与老妇

    。   小小的起心动念 , 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 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 ...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95716437.html
  • 佛法涵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因明和中观,真正辩论的话,有些地方可能也辩不过,但是凭自己的智慧和对善恶果报的了解,暂时可以与他针锋相对。每次他讲佛教是迷信,我们就马上举手跟他辩,后来他在课堂上也不敢特别讲。有一次他对我的班主任说:...

    索达吉堪布讲

    |佛教|哲学|科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246492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