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2篇,用时6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善恶标准是什么?

    http://www.fjdh.cn/Item/29384.aspx
  • 如本法师答:善恶难分,如何正见善恶

      如本法师答:善与恶不离心,心(梵语citta)能生善,也能起恶,善恶由心所发,要制止善与恶也不离心;是故,心是罪源,也是善之本。   心动念头之际,纯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是名为善;有害于他人之念头,是名为恶。往往角度或立场不同,站在这边是善,但站在那边是恶。非善心出发点,有目为善,此善所得功德不大;纯善心出发点,因而作恶,此恶之罪不大;善恶标准在于心地动机而定。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92112136.html
  • 白居易不幸 再说南怀瑾先生《禅话》

      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就必须分清什么是“诸恶”,什么是“众善”,而要分清“诸恶”与“众善”,又首先要有一个正确分别标准。分别善恶标准究竟是客观还是主观呢?   如果分别善恶...应该奉行“众善”。因此,这岂止是八十老人行不得,就是万岁、十万岁、百万岁老人也行不得。   如果善恶分别标准是主观东西,则百千万劫以来,一切众生之行为都是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中。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0855745.html
  • 论佛教道德三个层次

      论佛教道德三个层次   “佛教在线”2009年2月20日登载了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教授所写《论佛教道德层次性特征》一文,全文约5,000字。文中将佛教道德分为“功利论”、“义务论”和“德性论”三个层面,并论证了各自特点。文章认为,佛教道德多层次性使它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境遇下人们需求,进而具有广泛适应性。   佛教道德“功利论”。“功利论”是以行为效果作为评判善恶标准...

    武烈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5181213.html
  •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孔子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人性践踏。而究其根源,正是出自千百年来占据中国人思想儒家道德观念。   二、善恶标准不同  在《中阿含经》中,波斯匿王曾经问阿难,什么是善身行。阿难回答说:“谓行身行不自害、不害彼、不俱害、觉...因此认为是不善,反之则即是十种善业。  孔子则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仁”标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把“礼”作为衡量善恶是非标准。孔子所说礼是指周礼,即“...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139840.html
  •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思想,实际上是对人性践踏。究其根源,正是出自千百年来占据国人思想儒家道德观念。  二、善恶标准不同  《中阿含经》中,波斯匿王曾经问阿难:什么是善身行。阿难回答说:“谓行身行不自害、不害彼、...仁”标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把“礼”作为衡量善恶是非标准。孔子所说“礼”是指周礼,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法等级制度。他认为这种宗法等级制度是不可触犯、高于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4259362.html
  • 明了人生因果——济群法师

    自己行为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财产不受侵犯,因而就是善。但在强盗眼里,警察是恶,因为警察没收了他盗窃钱,让他进大牢,甚至被枪毙。在不同人眼里,站在不同立场,善恶标准也就不一样。因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善恶标准。关于善恶定义,在《十善业道经》里讲得非常清楚。 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976709.html
  • 净空老法师:教学是不变真理

    真正爱心,真实慈悲,来教化信徒,开导信徒,帮助这些人觉悟,帮助这些人回头。   佛家教学总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目标。第一个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善恶标准: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是善,追求自己利益就是恶,佛家标准如是。佛教导我们舍己为人,一切为社会安全稳定著想,为一切众生福利著想,这是修福。如果念念为自己,这是造恶。为什么佛说这是恶?因为这种思想、行为,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轮回太苦了。...

    净空老法师

    |教育|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10542337401.html
  • 无得正观与佛教伦理

    是佛教理想境界至善,与此相对,一切世间分别、染污皆是恶。   实际上无论世间层面还是出世间层面,均可以用“无得”与“得”作为衡量善恶标准。世俗...众经之旨归,圣观之渊府。”   “无所得”也是区别佛法与外道邪说重要标准。佛陀虽然宣讲五蕴、十二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但这皆是为了对治众生有所得病...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754700.html
  • 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

    几个方面比较感应说与业报说差异:  1、善恶标准不同  《感应篇》所谓善是以其行为能够得到“长生、多福”,究竟目标是“求天仙、求地仙”:而感应篇所谓恶,乃指其行为会招致“夺其纪算,贫耗,多逢...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   《感应篇》中心思想就是感应说,什么是感应呢?《太上感应篇直讲》说:“感,是感动;应,是报应。言人以善恶感动,天必有祸福报应。”的确,《感应篇》整篇思想都是劝人行善止恶,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156596.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