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 凡事按真理行事, 人不足以为依, 因为人的思想、见解互异, 人有生老病死、去来迁流, 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 历万劫而常...当成究竟, 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 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 不依不了义之方便。
「四依止」是学佛应知的道理, 并且要确实实行。《金刚经》云:「知我说法, 如筏喻者, 法尚应捨, 何况非法。」佛陀...
慈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044883.html
-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义之方便。 「四依止」是学佛应知的道理,并且要确实实行。《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佛陀说种种法,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譬如以指头指我们见到月亮。所以修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0641129.html
-
初首座一听,兴致勃勃的问道:“经典中怎么说的?”
洞山禅师回答道:“经典中四依止有依义不依语的话,意思是只要把握住意义,就不需要在语言上分别了。”
初首座不以为然的说道:“你仍然...
星云大师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33154344.html
-
(一)四依止是正觉之慧
所谓「四依止」,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止」是佛陀临涅盘时,交代佛弟子的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法是指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我们...义是方便假说,好像世间的一般道理。了义是真实说,是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第一义谛的真理。我们要依持究竟宇宙的真理,不盲从方便之邪说。
如果我们能以「四依止」作学佛之方针,就能拥有正觉之慧。
(二)...
法门寺
|法空法师|法门寺|出家|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5/0926174207.html
-
有许多人的信仰,往往因为这个庙也去应酬,那个庙也去走动,到最后终于被众多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其实,信仰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说有“四依止”,即一、“依法不依人”:信仰佛教的人,依据佛陀的...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佛法,只是劝诱初信或根基浅薄的人的方便法门;信仰真理,应该相信那究竟的一乘解脱之道。 “四依止”是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并且要切实去施行。 (五)从寺庙的信仰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5265768.html
-
道理而产生的无漏圣慧,故称“思慧”。要成就思所成慧,应按照佛陀所说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来简择、审度,才能正确体会佛陀说法的究竟意义。 □依据闻、思所成的...知诸法性相故。”可见六度是成就菩提道果的必备条件。 □凡夫的般若,具正知正见,信因果罪福,闻正法能不轻毁。 □二乘的般若,了知四圣谛、十二因缘,能证声闻、缘觉等果位。 □菩萨的般若,知缘起性空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044549.html
-
、幽谷、高树、孤村随处可见,充溢着萧瑟孤荒之感,而他们正是在这一片孤独超旷的自然之中,诠释处佛学对待人生的真谛。 “依法不依人”是佛教作为人面对重重挑战的“四依止”的最高原则之一。佛法本来就包罗万象...(明.童承叙《九华山四首》),使九华山诗文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蕴涵着无限的佛意。如“外景自隐映,潜虚固幽玄。”(唐.谭铢《望九华》)“禅心何最寂,钟磐夜来闲。”(元.曹天佑《登九华》)“夜梦易醒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958616.html
-
佛法真理的中心--三法印。 第二十节 四依止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也叫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 依智不依识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447723.html
-
、同事摄、利行摄。 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四念处:于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净、苦等观慧,以集中心念。 四威仪:行、立、坐、卧四种威仪。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依不了义... 二入四行:理入与行入,行入包括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与无色界四天,计二十八天。 二六时中: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三、有关三的法数: 三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651594.html
-
现世,及时掀开热被窝,为度众生而争分争秒地修行,精进增上,消除业障,积集资粮,才能早日见到佛的真身。四、如何争分夺秒?我们要体会恩师经常反复教导的噶当派舍弃现世的“十秘财”的教授。十秘财就是四依止。“...解脱,是悲德。佛之智遍一切境,是智德。佛智观见真俗二谛无所障碍,如掌上观奄摩罗果。佛身四威仪,不必作意,众生见之,自然获益,至成佛,此为佛身俱生事业。还有佛的不共之意功德,佛具大圆镜智、十力功德等等……...
体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45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