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不可

    不可(发贴人:心雨) 佛陀入灭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护持佛教。 有一次,阿育王发心供养出家众,有位沙弥也来应供,阿育王为了要不要顶礼沙弥而左右为难。后经沙弥显现神通度化,从此阿育王对一切出家众,不管老少贤愚,都一律恭敬而不起慢心了。 佛住世时,佛陀也经常苦口婆心劝导弟子,不可轻视后学;甚至有一次还亲自对波斯匿王宣说不可之理。佛陀说,世间上有种看似很小的东西,却是不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5875930.html
  • 西来寺奖学金及佛学讲座活动

    教育文化起家,肯定教育就可以看到未来。西来大学执行董事依空法师致词指出不可,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教育的投资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可见成效于未来,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另,活动中颁发感谢状予荣誉、...受,正念坚固,可破烦恼。三、惜:说明惜时、惜物、惜福、惜情、惜缘、惜命的重要。、调:说明调心、调整、调适、调食、调眠、调息的方法。五、觉:说明人的本觉,具足的佛性,谈不觉、始觉的过程。法师善说能道,...

    【佚名】

    |活动|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0758316965.html
  • 佛教与教育

    开发,即为“慧学”。佛陀不但善于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等十二分教,以及摄法、悉檀等法门,其教育特别注重教材及教学法,即所谓的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例如:佛陀说长者法,即举出“长者十德”;说儿童法,则提出“不可”;说朋友法,则说明“友有品”;说夫妻法,则譬喻“夫妻如共命鸟”。佛陀在《善生经》、《优婆塞戒经》等诸经典中,对于亲子之道、主仆之道,都有很好的教示。 又佛陀对商人,则说经营之道;...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3375280.html
  • 中国佛教在新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杂阿含经》里的“不可”,也在说明平等的原则,尤其佛教的事理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怨亲平等、生佛平等最为究竟。“平等”才能共尊,“和平”才能共荣,今日欲求世界的和平,必先呼吁世人建立平等心,不但大国小国要平等相处,各种族之间要平等相处,尤其要能以大尊重、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唯有在平等的观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进取世界和平。  二、要推动生态环保,应先重视...

    释妙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1465268.html
  • 佛教的法数 --很增长见识

    日常生活所需的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不可王子、小龙、火、沙弥等不可。  四大不?#123;:组成人体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不?#123;和,感到不适。  四大金刚:寺院...  二入行:理入与行入,行入包括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与无色界天,计二十八天。  二六时中: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三、有关三的法数:  三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651594.html
  • 佛教兴学的往事与未来

    ,可见佛教对僧众人格的尊重。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法合宜的称呼,其实也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  佛陀教学的教材非常灵活,他善于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等“十二分教”,以及“摄法”、“悉檀”等法门,他尤其善于“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例如:佛陀说长者法,即举出“长者十德”;说儿童法,则提出“不可”;说朋友法,则说明“友有品”;说夫妻法,则譬喻“夫妻如共命鸟”。佛陀在...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460092.html
  • 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大师二十六岁到印度求法;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到黄梅五祖那里求法,同年开悟成道。翻开历代祖师大德传记,也绝大部分都是十几、二十几岁出家学道。所谓“不可”,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妙慧童女问道、均头...------------------------------------------------------------  三、  由于社会型态的转变,教育出现重科技、人文的现象,也使得青少年道德...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476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