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梵住】分别是哪种?

    梵住】分别是哪种? 梵住:巴利语cattàro-brahmavihàrà,即修习慈、悲、喜、舍种梵住。 《清净道论》中说:“当知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以对诸有情正确地行道故住于最胜。又如梵天以无过失之心而住,如此与这些相应的禅修者相当于梵天而住。故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Vm.1.268) 梵住又作无量(catasso-appama¤¤àyo)。由于...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5976294.html
  • 帕奥禅师答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

    问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禅师再加以解说?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 :因为梵住只能产生禅那而已:修行慈梵住能达到第三禅,修行悲梵住、喜梵住也都能达到第三禅,修行舍梵住只能产生第四禅。如果有人只修行这些禅那,而不修行观禅,则他们无法证悟涅槃。死后他们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唯有观禅才能令人证得涅槃、知见涅槃。 如果他们能以梵住禅那为基础,照见名、色及...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道果

    http://www.fjdh.cn/fjask/2009/11/10460993185.html
  • 帕奥禅师答:《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禪师再加以解说?

    问:《摄阿毗达摩义论》中提到,单单只修行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请禪师再加以解说? 帕奥禅师答:因為梵住只能產生禪那而已:修行慈梵住能达到第三禪,修行悲梵住、喜梵住也都能达到第三禪 ,修行捨梵住只能產生第四禪。如果有人只修行这些禪那,而不修行观禪,则他们无法证悟涅槃。死后他 们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唯有观禪才能令人证得涅槃、知见涅槃。 如果他们能以梵住禪那為基础,照见名、色及它们

    帕奥禅师

    南传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191211177.html
  • 帕奥禅师答:禅修营期间,大家专心学习「解脱道」,何以禅师开示「菩萨道」?

    许多生当中,他都精进地禅修,尤其是修行慈、悲、喜、舍梵住、十遍禅、八定及五神通。因此,很清楚地可以知道,不仅想要证悟阿罗汉果的人需要禅修,菩萨也必须禅修。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解脱道

    http://www.fjdh.cn/fjask/2009/10/08230292403.html
  • 在中国佛学院讲课时给学生出的试题(部分)3

    净观、十随念、梵住无色及良厌想等)为主。( )佛教的禅法修持,能快速证得果位,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对无想定的修习就能很快证到阿罗汉果。( )在我们积集福德智慧资粮之时(资粮位),以传播... 、 教。5、请列举几种初期大乘时期的禅法: 、 、 。6、请写出密教的部分法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052128.html
  • 在中国佛学院讲课时给学生出的试题(部分)

    、 、 。4、梵住即 、 、 、 。5、佛陀时期对治愚痴的有界差别观,即 ...根据信徒的需要传授修习法门,最终目的是令众生得到升天的快乐( )三、填空题 1、佛陀初成道度化五比丘时,即订下依住,即:(1)、 ,(2)、 , (3)、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052129.html
  • 和平之人缔造和平世界

    这部宣讲慈爱的著作中,佛陀教示他的追随者要将慈爱无分别地撒向一切众生,“如母不吝己命而护其独子,汝等当施慈爱于一切有情——若高若大,若中若短,若微若巨。”这就是佛教的宽容。  另外,佛陀还教导我们“梵住”,即慈(Metta)——无分别地爱一切众生;悲(Karua)——对于苦难者至心怜悯并施于援手;喜(Mudita)——对于获得幸福与繁荣者心怀喜悦而不妒忌;舍(Upekkha)——怀平等心而无分别心...

    摩诃苏美塔狄巴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3839403.html
  • 无量心的修习

    修慈中说梵住中,慈为多恚者的清净道,悲为多害者的清净道,喜为多不乐者的清净道,舍为多贪者的净道,是故对诸有情有种清净如理的作意。一、带来他人的利益,二、拔除他人的不利,叁、喜悦他人的幸福,、以无...近依,更无过上,所以说舍以无所有处为最上。   应知此梵住是施布等十波罗密一切善法的圆满者。因此梵住即:一、为求有情的利益;二、不堪有情的痛苦;叁、希望有情持续其殊胜的幸福;、对一切有情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4438913.html
  • 佛教修定方法简介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出入息)念,名为十随念。慈、悲、喜、舍,名为无量(又名梵住)。食厌想,名为一想。界差别,名为一差别。空无边处、识...修习,就可以排除散乱的杂念、断除烦恼、获得智慧。对于治疗神经衰弱等慢性病也有帮助。然而针对各类不同性格的人,为了使修定向更高的境界发展,佛教把定境分为十遍处、十不净、十随念、无量、一想、一差别、无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541588.html
  • 慈悲喜舍是世间法通向出世间法的桥梁

    传统佛教有一句话叫无量心﹙梵住﹚,是修止观的基础,修出入息念的基础。六根触境,若没有慈悲喜舍的作意,就一定是贪、嗔、痴、慢、疑,你一天到晚跟人家对立,你会起烦恼的,你的睡眠品质要改善,打坐要进入状况很困难的,你说你只有修止观,而不修慈悲喜舍,是不得要领的。   慈悲喜舍是修止观的基础,不但是基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修慈悲喜舍,你要破我见﹙断身见﹚是极度困难的。因为身见最大的特征,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245714.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