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
让我们一同回到佛陀时代,让我们花一小会儿时间,重温伟大佛陀的那段功德事迹——
两千五百年前,小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出四门见老病死僧后,太子就常为如何安身立命,求得解脱的问题沉闷苦恼。到了他十九岁的时候,他下了出家学道的决心,就在二月初八日的夜里,中夜起身,到耶输陀罗的寝宫,对熟睡中的爱妃和娇儿——耶输陀罗所生的罗候罗——看了最后一眼,断然潜出宫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3075840.html
-
佛陀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天非常热,又是中午。佛陀觉得口渴,就告诉弟子阿难:“我们刚才经过了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
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河非常小,之前又有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的很浑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跑上来了,水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河里的水很脏,不能喝。”
佛陀说:“不会,你再去看看。”
阿难只好照办,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侯,阿难问佛陀:“您坚持让我去,但我还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278867.html
-
来迎观音的庄严法像。最后,在方丈和尚主持的开光仪式后,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的新地标正式落成启用,以来迎观音的慈悲法像,象征慈母呵护四众游子回到佛陀的怀抱,进入灵山胜境享受佛法的喜悦。 对于大力促成...故事』,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大学教授Dr.Daniel Stevenson与北京大学教授湛如法师等学者,一起与信众们对话,分享接触佛法后的点滴心得,希望透过这些与佛法相遇的法喜感想,让四众佛子们感受到佛陀...
【佚名】
|开光|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0624366184.html
-
初果的婆罗门,无不为他们以前的想法感到忏悔。他们立即转身回到佛陀的精舍,来到佛陀面前顶礼忏悔,并且说道:‘我们已经发愿要追求佛道,所以又前来听佛陀说法,希望可以剃度出家,跟随著您修行。’佛陀回答说:‘...很惬意吗?但愿永远如此,也就别无所求了。’于是,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便一起约定不听闻佛法。虽然他们不愿听闻佛法,但是心中对佛陀还是很尊敬的。有一次,他们每人拿著一瓶甜美的石蜜,准备供养佛陀。当他们来到佛陀...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53916392.html
-
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我想回到佛陀的家。
我们曾经出过家,但是因为心中的不清净,所以我们又再回来修行,让我们体验一个出家人的生活、威仪、举止……,也让我们找到生命中那份熟悉的感觉。
目的:透过此次活动,将祖山简单实用、生活化的禅法向禅修爱好者普及。
日期:2007年5月1日至5月5日。地点:秦皇岛祖山望海禅寺
联系人:耀西 如质
联系电话:0335-...
祖山望海寺
|祖山望海寺|短期出家|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4/2002268651.html
-
大正二五·九七)唯有免除众生在人我相处外相上的执着与计较,才有可能顺法而行且不颠倒,才能回到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 真福田来自安忍 执著于外相的计较,缺乏安忍心,就无法完成布施;自称善人者只做表面上...
心 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948296.html
-
流浪的孩子皆如沧溟盲龟,但是,佛法在,菩萨在,只要我们至心致信,一定会回到佛陀的怀抱,文才,文才的家人,还有千千万万的善良人,正在学佛和将信将疑之人,佛法不虚,因果不虚,行善积德的利益更为真实,只要我们相信,一点点地从心上断恶修善,将佛陀的智慧运用于生活,对生活,我们就不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抱怨.生活与生命,也会在本质上得到根本的改善.
目前,丁文才仍需广大佛友和各界慈善部门的关怀...
东林慈善
|心脏病|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20205336256.html
-
众 生之旨。亦行者对施主,平时护持的一种回报。是故,接待信众应 亲切有礼,和颜悦色,依菩萨四法:爱语、利行、共事、布施,助 其心喜悦,使其心向佛法,如同回到佛陀的怀抱般,沐浴在佛陀的 慈辉中。...会场即是佛国净土之展现,与会大众即是一时 一地之海会圣众。” 入佛堂应生如睹诸佛,同诸海会,亲聆佛陀讲经说法之心。于 活动中,保持静谧、安宁, 用心灵藉由事相与佛亲近,如同往生佛 国般,不宜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648929.html
-
南方,从南方流布西方,从西方流布北方。”这亦是大乘佛教发展的路向,由南而西而北。
因此,大乘佛教极有可能是(小乘大众部)的延伸,也是对小乘佛教的反抗。大乘佛教将原已被僵化的佛教还原,重新回到佛陀...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
梁茂良 大乘佛教的兴起明显与部派佛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自佛陀创立佛教以后,对教理的追求渐成为教众的修行焦点。其实,在原始佛教时期,著重的是现世生活上的解脱。在阿含经上,每...
梁茂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3053286.html
-
的法门不得力,不妨回到佛陀的最初教法上,很可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法喜。
身念处熟习以后,可以加上受念处,包括对内心的苦、乐、舍三种受,推广到各种情绪感受:欢喜、讨厌、气愤、担心、恐惧、悲伤、郁闷...由小孩回到大人,就恢复理智了,这就是在修习受念处。
能够这样了解自己的情绪的人,比较不会罹患心理疾病,因为减少自我压抑,如果有轻微的心理疾病,也会有自然的改善作用,对于自我接纳、承认自己的弱点、...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025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