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96篇,用时6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诸佛皆以大悲为根行菩萨道

      《弥勒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求道,历经千辛万苦。过去世时,有一位王太子宝花,长相庄严。他出门见到一位得了癞症的病人,就问:什么药能治好你的病?   病人回答说:得到...他们各得其所,悉皆安住。   如是,我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悲愍一切苦恼众生,而发起大坚固的勇猛心,长夜之中修持无上菩提之行。   如今在这没有大导师、佛法稀少的黑暗时期,在芸芸众生界中,我发心愿成...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大悲心|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3325520204.html
  • 月光国王--果时 同赞布施

    满其所愿,还常医众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後来,一位观察天文的婆罗门,观察到这个国家将在以後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个国家将面临著很大的旱灾。了知後就请问国王该如何是好?国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实...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41417032.html
  • 如本法师答:从修行开始,声闻乘历经多久可证成果位?缘觉乘历经多久可证成果位?菩萨乘历经多久可证成佛的果位?

      如本法师答:有必有果,果由因而来,无则果不得成,是构成果的主要条件,世间诸法不离因果(梵语hetu-phala),出世间法也不离因果,凡夫修行到证成果位,也必须由到果,透过修行的时间...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   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阶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十...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224912475.html
  • 徐恒志答: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怎么讲?

    问: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怎么讲?  徐恒志答:蜂蜜一滴,具有百花之精。一句佛号也是这样,是阿弥陀佛多劫修持功德的结晶,念佛便是以果之觉,作为之心。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85411360.html
  • 范古农答:虚师分性境为胜义与世境二种,且谓胜义性境言在果中才能证得,中不能证,请言其故。

    问:虚师分性境为胜义与世境二种,且谓胜义性境言在果中才能证得,中不能证,请言其故。   范古农答:后得智证真如时之性境,为胜义性境,故非所能证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44112711.html
  • 如本法师答:众生会妄想而起心动念,请问佛还会起心动念吗?

      如本法师答:众生(梵语bahu-jana)妄想而起心动念,众生妄想是染污的、无常的、不自在的、受业力支配的、黑暗痛苦的;佛所起心动念,无非利益一切众生,佛无缘无故不会起心动念,有必要时,有因缘时,佛才会起心动念;佛能控制自己的心念而得自在,佛之心念是清净的、光明的、自在的;众生之心处于,佛之心处于果与果有别,乃至迷悟染净有异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535812223.html
  • 范古农答:文佛在地上曾舍身饲虎。与自杀何异。

    问:文佛在地上曾舍身饲虎。与自杀何异。   范古农答:文佛舍身饲虎。乃大悲心之所驱使。菩萨愿之所饬发。将圆满檀度之作略。岂可以世法论。又岂可以愤懑舍身者比耶。请将金光明最胜王经舍身饲虎品读之。

    范古农居士

    释迦佛之事略|自杀

    http://www.fjdh.cn/fjask/2007/12/13263619349.html
  • 复礼居士:念佛加行二法要

    犹与世俗贪逐五欲无异,不惟佛不得成,阎罗老子不是瞎汉。何缘妄想,就耐不得冷淡,此是大大病根。若先除此二病,心内自寂静,智慧自光明,于佛法有趣向分矣。   学法贵真,求了生死,求生西方,此正也...不可犯十恶业耳。从前知见,务希扫除净尽。附佛外道书籍,屏之远方,或付丙丁。一心念佛,莫求义解。   【按】不真,果遭纡曲,故念佛贵真。以莫妄想,耐冷淡为加行,方能一心念佛,愿以全力注之。 ...

    刘洙源复礼居士

    |念佛|加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20173323445.html
  •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么差别?

    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么差别?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行者若在中发心广大,将来证果亦是很大。同理,若是发心较小,所证之果也必然不大。如阿罗汉只发起出离心,无有发起菩提心,故只能证罗汉之...辟支佛在中虽发起了菩提心,但其发心乃是有求之发心,非是菩萨无漏之发心,故所证果位仍然属于小乘果位。《佛说演道俗业经》云:“本发菩萨意,志慕大乘业,但欲著佛身,不了无适莫。”...

    嘉扬彭措仁波切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40389580.html
  • 如本法师答:请问戒定慧在地上和果地上有何差别?

    -pitaka)属慧门;依广义而言,三藏中的每一藏皆具有三学之法。 戒定慧三无漏学,若依而论,在初发心的方便,精进佛道的阶段,必然先充实戒法,戒成定,由定发慧,慧破诸惑,因而证成菩提。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戒生定,由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这是下功夫的必然阶段,众生业重,智慧门未开,纵得勇猛精进,戒定慧亦无法同时受用,持戒忘定慧,修定忘戒慧,...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53021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