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和谐

    贪嗔痴,提高每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不但佛家持这个观点,儒家也是这样认为。儒家经典《大学》讲到: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实质就是自我的觉悟,完善和提高,亲民属于觉他,止于至善等于佛家的觉行圆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佛教和儒家的思想修行的基本层面有很强的共同点...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0975307.html
  • 三学一体的教育理念

    《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能做到就是菩萨。明明德,就是要明白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性德,也就是本具的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为尧舜。  ...见性成佛”。明明德是自利,自己做好了,进一步还要“亲民”,亲民是利他,也就是佛法所说的要利益众生。要把这些思想、观念及方法推广到社会、大众。推广到最高的境界,便是“止于至善”。现在的人都知道,真善美就是...

    惟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146004.html
  • 格物致知明明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总则是“仁”,成仁就是要人世间、人群中实现人的价值,最终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完美境界。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亲民,止于至善。”此之“亲民”,即是各尽其分之意。“止于至善”,即是居心行事,自行化他,悉皆顺乎天理人情,不偏不倚之中道。能如是,为圣为贤,可得致矣。且佛法之教人,在于对治人之烦恼习气,故有戒、定、...

    孙致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5442456.html
  • 论国学的精神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程子曰:“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由此可见,学之根本不外是明明德,不外是复吾人本具之良知,复心体之同然。正如阳明先生所言:“...之学?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书斋化的、似是而非的死“国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中国学或中国研究。这种人类学传统起源于“文明人类”对“野蛮类人”的研究,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只“文明人”...

    殷辂

    |国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715381496.html
  • 学诚法師两岸佛教文化论坛上作精彩的发言

    ,对亲疏关系不同的人有差别地尊重、善待,如《大学》说:“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庸》说:“亲亲之杀,尊...  12月22日,两岸佛教文化论坛台湾中台禅寺隆重举行。学诚法师以就《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两岸佛教文化论坛上作精彩的发言:   尊敬的惟觉长老、一诚长老、叶小文局长、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佚名】

    |发言|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09262019740.html
  • 4.1南师大校园“寒食节”活动 素食亦风流

    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千年的积淀,应该要发扬光大!”   “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这是国学社的成员们现场朗诵儒学... 寒食节曾是中国民间的第一大祭日,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

    佚名

    |素食|环保|放生|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324655386.html
  • 普世情怀与“大我”

    浩渺的大乘佛典里,作为佛法总纲的《华严经》对“有”的营建,超越了般若空宗因悟“空”而遁世修身的理路,而将主体对“空性”的领悟广泛播撒于丰富的救世事相中,表现了对社会、伦理、生活世界和个人幸福   体验的深切关注。总体而言,华严精神两个层面展开:向内体悟空性,向外拯救世间,这是主体同一个精神进路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华严经》看来,只有这两个层面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一个“完成”的人,一个...

    桑大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2456863.html
  • 《华严经》:普世情怀与“大我”

    ”: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套完整的自救救人、以达到自我完善和天下太平的方案。“三纲”以“明明德”始,以“止于至善”...《华严经》:普世情怀与“大我”  桑大鹏  浩渺的大乘佛典里,作为佛法总纲的《华严经》对“有”的营建,超越了般若空宗因悟“空”而遁世修身的理路,而将主体对“空性”的领悟广泛播撒于丰富的救世事相中,...

    桑大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2365574.html
  • 起信论料简之忠告

    页  能自新,止于至善,辩至于至善而知止,斯合于中道,如  辩至至善而犹不止,则不得不偏趋于他途以骋其辩,此之谓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吾近读王君恩洋所著起信论料简,观其先谈缘生法性诸  义...正作宪,  所据依也。谓道何所依而有真伪,言何所依而有是非;道依  小成而有真伪之辩,言依荣华而有是非之争。今日世衰道微  ,言辞荣华,彼此互竞,是非囗起,俗犹可,佛法非宜。  所以者何?佛菩萨所说...

    唐大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1569652.html
  • 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一)

    的心性之学就是圣贤的言教,中国称之为圣道,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什么要讲心性之学?用《大学》的话说:“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最后说“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皆...文艺的有文艺圈,都有自己的哥们、朋友。这些圈当然就构成了你社会上的定位。   “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知止”就是自己的定位,我的能力是怎么样的,...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2086620.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