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95434.aspx
-
没有智慧的人就会专找别人的缺点。
我们仍都是凡夫,凡夫都有许多缺点;所以我们要尽量看清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多原谅别人的缺点。
懂得原谅别人就是“有福”。我们和别人能够多结善缘就是“培福与...,也无法增添她的气质。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同学“孝心”就是我们人格中的一种“名牌”。我们只知道买东西来保值,殊不知人格也要保值-也要提升为“名牌”的高贵价值。
孝顺父母就是在“培福”;现在...
静宥
|菩萨行|人生|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2053529409.html
-
拿来当抹布用。”佛又问:“如果这些抹布已经破损不堪,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这些抹布虽然不能再用,但是还可以埋在树下做肥料啊!”藉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知福、惜福。能惜福、培福,福...
惟觉和尚开示
|惜福|培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4421618621.html
-
妙莲法师答:这就是有慧没有福。福从那里来呢?从德行而来。你能行财施、法施、无畏施,救济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这都是培福。有福、慧就自在了。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14411797.html
-
妙莲法师答:因为做事情总是让人家吃亏,只顾自己占便宜;这样聪明是聪明,却很折福,一点福报也没有。有智慧的人,好事予他人,吃亏是自己。如此才能培福。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085311913.html
-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服脱了,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藉此来培植福报。
老僧死后,由于他修苦行...这位国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后他把福报通通都享受掉了!因此我们在培福之要知惜福,惜福才有福,培福便能够增福。
...
圣严法师开示
|命运|福报|惜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20211295300.html
-
以下引一段精辟的对话来解除疑惑:
有一次,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益西彭措堪布
|僧伽|恭敬|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1245497611.html
-
有的享儿女的福,有的享父母、丈夫、妻子的福,有的是享老福。可是光会享福是不够的,因为福享过了就没有;有福应该要惜福,惜福的人最快乐,并且进一步把自己的福分享给他人,这也是一种惜福。
第三是培福。知道有福,但福报有限,就应该要培福。例如做好事让其他人得到幸福,就是培福。培福不一定要用钱,举手之劳或一句话、一个笑容都可以培福;培福的机会随时都有,过马路时搀一个小孩或老太太,坐车时让位子给残障的人...
圣严法师等
|心五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71949885.html
-
一辈子持续不断地学习,并且要求自己种福、培福、多付出,也让自己更进步。
而“贪求”则是无止尽的欲求,无论看见别人拥有什么,自己都想拥有。例如,看见别人有一栋房子,就兴起...福报,以后还是要偿还的。
因此,非分的贪求一定会带来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举债借来的,借的愈多,将来要还的就愈多,现在的快乐就是将来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献,罪过是 大的,将来...
圣严法师
因果|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21443988932.html
-
啦!没有钱的人害不起。)你赶紧把这个钱,在社会上做慈善事业,给他布施,给他培福,他的福报用尽了,他自然安安详详的走了。决定不可以杀害啊!这是讲他知觉几乎完全都没有了,我们劝他念佛,他也听不进去了,他也不懂,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就用这种方法给他修福、给他培福,这才是正确的。
至于一般人主张要安乐死,我们佛法的立场不能同意,这个是属于杀业。
...
净空法师
安乐死|临终|戒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003000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