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处处皆达道,无门为法门——评净慧大师《入禅之门》

    《人禅之门》以禅学的现代形态“生活禅”为中心,用平易生动的语言,契机契理,随机接人,精辟地阐释了禅的精神、禅的境界、禅的风采,指明了当代佛教与佛学发展的重点和路向,开启了学佛者参禅修学、登堂人室的觉悟...

    杨遇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00163158.html
  • 研究佛学的目的和方法

    于佛学领域,才谈得上登堂人室,得到亲切的受用。   二、打好文史哲的基础   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佛学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学问,同文史哲的关系很密切。因此,在学习佛学之前如果具备...

    魏 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0753875.html
  • 佛法与哲学关系管窥——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

    深刻理解,才谈得上依理起行,进而登堂人室而证果。简言之,教、理是行、果的前提和基础,行、果是教、理的体现与落实。这二方面目标的实现恰与佛法在理论思维层面与现代哲学规范的接轨、在语言表达层面与现代语言...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4364393.html
  • 别开生面的唐五代禅宗史力作——评铃木哲雄《唐五代的禅宗——湖南、江西篇》

    奠定了新的起点。铃木大拙的一些小册子,曾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故中国读者比较知道他。其实,铃木博士有不少著作是用英语写成的,在美国很有影响。不少西方学者对禅宗乃至佛教的了解,首先是通过铃木的著作而登堂人室...

    韩异 刘建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680787.html
  • “阿央白”与佛教密宗的女性观

    中间存在的时间上的矛盾。石钟寺石窟中已见的最早题记是“天后十一年”,即公元850年,“阿央白”窟中的题记,则大多在元代。原始宗教的形式,何以在自唐至元,在密宗佛教大盛于此的时候“登堂人室”呢?   ...

    田青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295105.html
  • 缅怀先师继承人本遗业 亲近太虚大师的因缘

    的一贯主张,加强僧人的素质教育,如今不仅僧人不搞迷信活动,三门外,迷信职业者也不敢在门前逞强。同时,革除了原来的许多非正信的弊端,如在韦驮殿内的抽签、插香数罗汉堂人运气、大士阁内摸鞋求子等陋习均已消除...

    吕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6.html
  • 师父,我想对你说

    的确,很难阅藏知津也很难认知中国佛教的精髓了。我们忽视了古文教育的这一环节,是失去了一项必要的工具性、常识性、阶梯性的基础了。不掌握工具,不具备常识,不登上阶梯,又怎能登堂人室——进入佛教的殿堂呢?师父...

    觉 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04362946.html
  • 佛教与中国音乐

    南部新书》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寺),小者在青龙(寺),其次荐福(寺)、永寿(寺)。尼讲盛有保唐(寺)明德聚之安国(寺),士大夫之家人道尽在咸宜(寺)。”而在宫廷,佛乐更是登堂人室。在唐代燕乐的调...

    田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744226.html
  • 白话禅宗祖师公案选 禅宗祖师公案选

    临济义玄禅师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禅师:"这一堂人还看经吗?"临济回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回答:"不学禅。"王常侍问:"既不看经,也不学禅,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临济回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4851612.html
  • 自利利他论

    义理精深而晓畅,会得其意者,勿需余论。然心为物役者,因遍计所执,认矛盾为宇宙人生之实相,自他相隔,爱恶相攻,自烦烦人,苦他而又自苦。其障重蔽深,恐不借世智导引,无以登堂人室。感此,不怕吠影吠声、贻笑大方...

    净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56105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