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阿弥陀经》中提到的一生补解?

    “一生补”: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或译作一生所系。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略称补。 《无量寿经》卷上:“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一切有学、阿那含、辟支佛,于此福行,应先发起如是胜心,得不退转一生补,次当作佛。”《阿弥陀经》:“极乐...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1978138.html
  • 大洋庙与黄龄古洞

    给我们以启示。不是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大洋庙下方人们修了一座考田水库,故人们就深有体会地说:过去要水求菩萨,现在要水打电话。可见这些乃中华文化的遗产。   题大洋庙(胡清炎)   此为号大洋...寻幽莫讶客来迟。   花开洞口浑如旧,松老岩前不记时。   晋代衣冠丹阙迥,鼎边鸡犬白云迷。   曾闻此地神明宰,尚得仙人一著棋。   黄龄洞访宋公修炼(清·洪奎)   绿萝高卧白云边,鹤去台荒意...

    杨天元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81389770.html
  • 佛教心髓:刹那定、近行定、安止定之修习

    禅定。  而其若干时间出定后,心与心所重新思考刚才所境,则回忆得到刚才能所不二,五种心理特征更超越以前之强烈完整。这时候定之反省。  如此熟练此可以进修二禅。。。。。。。  关于色界及无色界定,一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956395.html
  • 《宗镜录》指归三主要道

    这些都是我们自行缠缚,自作自受。请看:   若心不安人,在三界内,未入止观门,非习学之者:情牵万境,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省暂离!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条,条条而...所谓“观成妄灭”之心。转识成智就是观成妄灭的实践功夫,天台宗称它为佛语心宗。它是以菩提心为下手,依教修禅的圆教法门。    二、《宗镜录》概括三主要道内容   三主要道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所示的...

    江建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841467.html
  •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经过考略

    指导。发起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一致推定赵朴初、柳霞·土登塔巴、丹巴日杰、巨赞、周叔迦、郭朋、李一平并邀请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民族事务委员会赵范委员和政务院宗教事务成湘处长等9人组成筹备处...、周叔迦、郭朋、成湘、赵范组成联络小组,负责中国佛教协会的初步的准备工作。会后李维汉及时把有关情况向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了详细的汇报,并得到他们的批准。[9](p.6)   然后联络小组提出虚云、...

    李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4251074.html
  • 陆王之学与禅宗的彼此联系

    处处则为有佛。”“迷即迷自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6](卷二十八)当慧海被问及到马祖为,答曰“来求佛法”时,马祖即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于是礼拜...万事万物都是心的显现。百丈怀海继承了马祖禅法的特征。一次,弟子大安问其道:“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说:“大似骑牛觅牛。”[7]百丈此即是说大安就像骑在牛背上找牛,还没有意识到自心即是佛。马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5585653.html
  • 《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

    )【S15】  说明:此先将经文分段,可以看出经文(1d)与(2a)的语气并不连贯,有词句缺漏,今补正如下:  (1a)答言:「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汝先有欲,来诣精舍不?」...闇冥处随流漂没?我当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中略)  (3)如是比丘!我说此譬,今当说义:灰者,谓三恶不善觉。云三?欲觉、恚觉、害觉。河者,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南岸极热者,谓内、外六入。」  (印...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6.html
  • 法随念(Dhammanussati)

    六入因?集?生?触?知彼六入名色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触。名色永灭无餘,则六入处灭,彼所乘名色灭道跡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名色灭。” 」   接下来「“...净观来断除对六境所生的欲贪。   在[南传大藏经]的六相应毒蛇品第三[龟]也提到一只野干沿着河边觅食,看到一只乌龟,想要吃它,乌龟把头、尾与四肢缩进壳里,最后野干白等一场,没得吃。这是比喻修行的人...

    法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78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