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宋版《大藏经》-资福藏

    ,终《大藏经目录》(指《资福藏》目录)。其中《宗镜录》、《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记》、《止观辅行传弘决》、《大藏一览集》、《大乘集菩萨学论》、《福盖正行所集经》、《施设论》等二十一部为《圆觉藏》所阙,而《资福藏》新补。《大乘观释论》、《海意菩萨初心净印法门经》、《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三部为《圆觉藏》原有,可能是因为原版已损坏,重新雕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5263518.html
  • 观论颂三相品的所感

    他们的译著。印度如噶里晋美的《无畏论》,佛护论师的《佛护论》,月称菩萨的《显句论》和《入中论》,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安慧菩萨的《大乘观释论》,以及提婆萨摩、古拏室利、古拏末底三位论师的《观释论》。汉地如唐代释波罗颇蜜多罗译师翻译的《般若灯论》,宋代施护译师翻译的《大乘观释论》,当代任杰译师翻译的格鲁派僧成大师的《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当代印顺法师讲解、演培法师整理的《观论颂讲记》...

    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4460439.html
  • 慈氏学

    》《成业论》《俱舍论》   安慧菩萨著述:《唯识三十颂释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大乘广五蕴论》《大乘观释论》《俱舍实义疏》   陈那菩萨著述:《观所缘缘论》(《无相思尘论》)《二十唯识论注》《掌...》   慈氏五颂一论:《辨法法性论颂》《辩边论颂》《现观庄严论颂》《究竟一乘宝性论颂》《大乘庄严经论颂》《瑜伽师地论》   无著菩萨著述:《摄大乘论》《大乘庄严经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043055.html
  •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六)

    labhadra,529~645或528~651A.D.)与智光(J?āna-prabhā)的争论。而根据西藏多拉那他(Taranātha)《印度佛教史》载,清辩的弟子不满意安慧《大乘观释论》的说法,...;④安慧(Sthiramati,475~555A.D.)注,汉译为《大乘观释论》,凡九卷。(注107)护法对提婆的《四百观论》作释,玄奘译为《大乘广百论释论》,凡十卷,为九到十六章的注释。  注: ...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244138.html
  • 《中论》百科

    思想的根本见解。  相传在鸠摩罗什译此论时,印度即有70多家作注。除青目外,尚有清辨著、唐波罗颇蜜多罗译《般若灯论释》15卷,安慧著、宋惟净、法护译《大乘观释论》18卷,无著著、般若流支译《顺中论义入...译本。  (5)安慧《大乘观释论》:仅存汉译,即宋.惟净及法护译,共十八卷。安慧此论,对清辨的注释似有影响。  (6)月称《中论注》(Prasannapadā):书名又称《显句论》、《净明句论》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965086.html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简介

    ,此书并有法译本及日译本。其他之著述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大乘观释论》九卷、《俱舍实义疏》五卷等。其中,《俱舍实义疏》系近代于敦煌发现者,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二...本末,参糅两文。”本论是无著汇集《阿毗达磨经》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写作的(另外一部是《摄大乘论》,据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写作)。纯粹的阿毗达磨论书在小乘的典籍里,虽然数见不鲜,但...

    隆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543479.html
  • 汉译本“中论”初探(1)

    佛教界所采用。宋朝惟净译安慧之中论注,译名即为“大乘观释论”。今人印顺法师之“观今论”、“观论颂讲记”等书,也都采用“观”一名。  (四)、正观论  p. 81  这也是吉藏所常用来称呼中论的...藏本,二卷:大正藏第一五六五部。  p. 84  (六)、安慧注  此注即文本之“大乘观释论”,今仅存文本。梵、藏文皆不传。版本如次:   一、碛砂藏本,九卷:收在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第一四三○部。...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1.html
  • 对智者大师以三谛诠释《中论.观四谛品》第十八颂之探讨

    因此,中道即是离去有无之执见,这在其它《中论》释本,也可看到相同的解释。如清辨《般若灯论》卷十四:「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注10)又安慧《大乘观释论》卷九:「此即证成...~444。  注9: 同注1。  注10: 同注7,页126。  注11: 安慧造,宋惟净等译:《大乘观释论》(藏要本第二辑(四),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卷9。页84。  注12: 隋.吉藏撰:...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871064.html
  • 世亲以后的诸论师

    本性住种”与一习所成种说。  安慧(Sthiramati)是南印度罗罗国人,他的著作很多,重要者辩边论疏、唯识三十颂释、五蕴论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宝积经论、大乘观释论、俱舍论实义疏等。其中唯识...大乘直信论 世亲以后,印度的大乘佛教,即进入后期。我们已知道,世亲的思想,尚有一系如来藏缘起的立场,虽然,世亲的“佛性论”,在这方面尚未做到圆熟的程度,但到了西元五世纪末的坚慧所著的“究竟一乘...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851545.html
  • 浅谈龙树观思想

    七或八世纪)疏解《般若灯论》外,他还提及了《中论》的八大注解,遗憾的是今天可以看到的只有五种:即(一)龙树的《无畏论》;(二)佛护的《根本中论注》;(三)清辨的《般若灯论》;(四)安慧的《大乘观释论...幼年时期曾系统学习“五明”①,其后皈依佛教,初习小乘教规,后在雪山一带习得大乘经典,系统地阐述并确立了大乘佛教观派的理论,深受南印度安达罗王朝的引正王的推崇,晚年住在黑峰山(今哥斯坦河上游)。一说...

    李巧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1666128.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