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影寺惠远著述考

    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记载的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的论证了其《大乘论义疏》的真实性;具体地推定了慧远首次著述的时间和《大般涅磐经义记》的成书情况;同时亦简要论述了慧远对吉藏、元晓、智俨、法藏等重要佛学家的影响。对于慧远的研究,这都是切实的推进。  关键词:净远寺惠远;《大般涅磐经义记》;《地持论义记》;《大乘论义疏》;《十地...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355103.html
  • 净影寺慧远著述考

    《大般涅pán@①经义记》,道宣记为十卷,传本为二十卷,今全存。其次是论疏,共有四部,其中《十地经论义记》,道宣记为十卷,传本为十四卷,今存前八卷;《大乘论义疏》,各经录记为二卷,传本为四卷,今全...(注:见鹤见良道前揭文。)然依我的考察,其推定只能适用于这些书初成之时间。  三、净影寺慧远著作的真伪问题  在慧远所有著作中,《大乘论义疏》和《地持论》两部著作存在着真伪问题。(注:有学者认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441228.html
  • 净影慧远

    法三自性义”中,以《涅槃》、、《》等经论的佛性思想来统摄《楞伽》、《摄大乘》等经论的唯识学,会通性相二宗;慧远的《大乘论义疏》会通性相二宗,是历史上最早用“论”观点解释瑜伽唯识思想的著作,...史》中曾谓:“(法)上之弟子慧远,齐隋之间,推为泰斗。则为地论而兼涅槃之学者。……其大乘义章,常归宗涅槃也。”所以,就学统而言,固然可以称慧远为地论师,然而就其用力所在而言,他却最重涅架,对后世影响极大...

    高永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161631.html
  • 大乘论》义理新探

    论义疏》是现存最古的诠释书,可惜不全。隋朝慧远所撰《大乘论义疏》四卷(亦称《净影疏》),新罗元晓所撰《论疏》二卷(亦称《海东疏》,元晓另有《别记》二卷),与唐朝法藏的《大乘论义记》五卷...美国天普大学教授  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出版)  提要  本文试用自创的「创造的诠释学」方法,重新探索《大乘论》的多门教义、深层义蕴与根本实义,藉以发现能予继承并发展此一论书既广...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4043938.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

    的本体,也可以从其另一部著作《大乘论义疏》的一段话看出来:  有人释言:真识非识,唯是空理,与识作体,义名为“识”。此言谬限,不应受持。斯乃真实觉知之心,名之为“识”,何得说言一向是空?乃可真识体...流行于摄论师之间的心识分类。慧远对这分类颇为重视:慧远的教学多取法《大乘论》之方,而其《大乘论义疏》,发端出示本论的来意,说:  虽文略少,义无不尽。八识常住为体,修行趣入为宗。习六、七识妄,...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8.html
  • 与唯识(上)

    于报身、应身。这就是真如(如来藏)出缠,即出离相。   [9]慧远法师认为阿黎耶识就是真识,是如来藏(《大乘论义疏》,大正藏卷44);而元晓、法藏法师认为是染净合流(元晓:《论疏》及《大乘...在上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佛教界围绕《大乘论》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该论是否符合大乘思想。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先生等依据唯识学,对《大乘论》持批评乃至否定的态度,指出它不仅非印度...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140044.html
  • 隋代佛教简介

    疏二卷、温室经义记一卷及大乘义章二十六卷、大乘论义疏四卷。此外有地持经义记、华严经疏(七卷、依法藏所撰华严经传记卷一,是慧远晚年的述作,只写到十回向品,没有完成)、观无量寿经义记,已经佚失。开皇二...周武帝攻灭北齐,毁灭齐境的佛教,结伴逃到建康,住在道寺时与同伴谈唯识义,于幽微的义旨每有所疑滞。后来到桂州,获得摄大乘论,以为全如意珠。隋代的初年,和同伴往彭城,讲摄论,又讲楞伽、、成实等论。开皇...

    黄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0355189.html
  • 大觉国师义天的“圆融”思想

    经律论,一一作疏,撰写宗要。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和吸收,即如他的《大乘论疏》也参考了慧远的《大乘论义疏》,又反过来对法藏等人产生影响[6]。元晓在综合性的佛学研究中...》、《大乘论疏》、《论别记》、《游心安乐道》等,都传到了中国,中国佛教诸宗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著述的影响。元晓的《大乘论疏》传到中国之后,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海东疏”。  受元晓...

    魏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5061712.html
  • 元晓“和诤”理论与义天“圆融”思想

    一一作疏,撰写宗要。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和吸收,即如他的《大乘论疏》也参考了慧远的《大乘论义疏》,又反过来对法藏等人产生影响(参见拙文《〈大乘论〉“三疏”比较...,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晓的主要著述,如《十门和诤论》、《华严经疏》、《金刚三昧经论》、《大乘论疏》、《论别记》、《游心安乐道》等等,都传到了中国,中国佛教诸宗派不同...

    魏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641523.html
  • 与唯识

    阿黎耶识就是真识,是如来藏(《大乘论义疏》,大正藏卷44);而元晓、法藏法师认为是染净合流(元晓:《论疏》及《大乘论别记本》;法藏:《大乘论义记》;大正藏卷44)。   [10]印顺...在上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佛教界围绕《大乘论》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该论是否符合大乘思想。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先生等依据唯识学,对《大乘论》持批评乃至否定的态度,指出它不仅非印度...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64266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