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识三系之研究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如实页331-356-------------------------------------------------------------------------...,名为性境。末那转变的境,是阿赖耶识,末那识无法如实把握,执著我所,因此,至后世,名为独影境。境了别转变之中,前五识之境,以异熟转变的性境为本质各个形成,故名带质境。反之,第六意识的境,也显现带质境,...
如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247392.html
-
四谛法
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即可发现佛陀的教义和教法一大组织,其内容无论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均脱离不出四圣谛范畴,因此四圣谛可说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一切大...
如实
|四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1123071617.html
-
易贯华严领 如实室主 易者庖牺氏作卦而成,盖觉世牖民,以参人於天地,迨文王法阴阳而系二篇,孔子准河图十敷而赞十翼。易道大备矣。华严者吾佛之一乘圆教,八万四千法门皆由所出,诚内典之王,幸龙树自龙宫... 佛历二五一九年 佛圣诞日如实室主撰 摘自《内明》第41期
...
如实室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3667336.html
-
后学九年前曾涉猎兄所说的“如实观”,此如实观并非南传独有,在北传它是基础的一部份。如实观之四念处,核心是观心,观心有立旨与不立旨二种,各有妙用。立旨者(如观心无常)对治粗重邪见十分有力,重在慧门。不立旨即如实观,重在定门,禅宗观心法门与天台体真止即基于此,不同的是宗门教下都有入、住、出三阶段,“出”为向上处。后学所见某些“如实观”只有“入”与“住”,但没有“出”,兄是否注意过?楞严二十五圆通法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447451.html
-
今天跟大家来谈一谈如实观照的方法问题。我们上课这一段时间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在理论上、法义上都有某一个程度的了解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行为、身心的状态还不能真正的所谓受用呢?法是听了很多,...问题。这个如实观照的目的,也就是闻思修过程里面的“思”的这个过程,思维,这个中间还要加上观察,思维和观察,这个才叫观照。那么,在什么地方思维和观察呢?就是在我们的生命里面。一般人分内外:内叫身心,外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547830.html
-
如实的观察
黄国达
佛法不共世间的特色在于缘起无我的体悟,无我是以如实观察缘起而成立,离缘起而说无我,必落入断灭见;离无我而说缘起,则为世俗的因果观。谈修学缘起的无我观,惑略了戒定慧与闻思修的修学次地,一味地讲空修观,是不对的。所以说:“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为邪空”。这一点,学佛者要特别注意。
如实的观察(毗婆舍那)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思惟,用意识分析...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069044.html
-
如实观世界 文/净因法师 一天,一位禅师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着一位侍者。门外,禅师的两个徒弟在激烈的争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只好请禅师裁断。师兄问禅师:“修行的要领是,对世间荣辱、是非...时间、空间、经济、文化和其他种种条件组合而成的。离开了时间、空间等因缘,抽象谈论任何一件事物(或现象)的对与错,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佛教要求人们远离颠倒梦想,从因缘的角度上去了解事物的真相,如实观照...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5174625.html
-
与夜相违。日出为因不能立夜。若人立此三种为因。是名似因堕负处。 ■如实论反质难品一卷(终)
...
世亲菩萨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1038506.html
-
《如实论》简介 作者:《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一卷。梁·真谛译。具称《如实论反质难品》。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所载,系以因明论式反驳外道论师的质难,并论证自家所说的如实。 全书共分三品,...亦皆缺撰者名。然宋、元、明三本则题为世亲所造。 附一:霍韬晦〈佛教逻辑主要之研究用书与参考文献〉(摘录自《佛家逻辑研究》附录二) 《如实论》,陈·真谛译。本书据传为世亲着,原本有二千颂,今译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4755539.html
-
初期佛教史的如实清理 □ 张诒三 《博览群书》 2006年第05期 关于古代印度的书中常有这样的感慨:印度没有真正的历史。古代印度人尤其善于编织各种神话,他们的宗教意识强于历史意识,往往把神话传说和事实真相等同起来。 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创立佛教时期的真实情况,同样被神话传说所掩盖,如说释迦牟尼从母体的右胁降生,降生后有六条天龙出现,为他灌顶冲洗,他刚刚出生就前后左右各走七步,然后面向南方...
张诒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86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