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

    变化,就必须从中庸之道发展的阶段性进行探索。大致说来,中庸之道发展的阶段性可以分为:(1 )由孔夫子率先提出的中庸之道的初期阶段;(2)子思的《中庸》把中庸之道推进到系统化的阶段;(3)经过将近千年的...风气的。  为与佛家中道义比较,本文所论仅限于《中庸》及其以前的儒家中庸之道,至于唐中叶以后的情况,打算在《中庸之道与司马光哲学》一文中再加叙述。  (二)中庸之道是由孔夫子最早提出来的。《论语》所载...

    漆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640759.html
  • 知义法师答: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尽众生?业重的众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说怨亲平等?

    知道孔夫子有三千多位弟子,但贤人只有七十二,怎能因为那两千多不是贤人,就说孔夫子没有学问,那是不合理的。病人要想恢复健康,必须与医生合作,众生要能自度(依教修行),然后才能得到佛度。但众生贪恋火宅,不...

    知义法师

    初机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203411586.html
  • 莲池大师谈“不见僧过”

      世有言:人不宜见僧过,见僧过得罪。然孔子圣人也,幸人知过。季路贤者也,喜过得闻。何僧之畏人知而不欲闻也?盖不见僧过,为白衣言耳,非为僧言也,僧赖有此,罔行而无忌,则此语者,白衣之良剂,而僧之砒酖矣,悲夫!   世俗谚语:人不宜见到出家人的过错,看到或说出会有罪。但是孔夫子是圣人,他还庆幸别人知道他的过错,指责他。子路是个贤人,也喜欢听到别人讲他的过失,为何出家人怕人知道自己的过错,而...

    莲池大师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7/123817192.html
  • 知义法师答:众生在未成众生以前是什么?

      知义法师答:那么久远的事,除了佛以外,谁也弄不清楚。孔夫子不是也说过‘未知生?’那我说不知道也不为错。不过我从读经所得来的资料,众生在未成众生以前,都是自性佛,因为在很久以前,由于一念无名的妄动,就成了众生。好比小孩子(喻自性佛),看见河里的小鱼很好玩(贪爱),于是就下水去捉鱼(一念不觉),因为水的流速很强(烦恼),以致淹死在水里(众生)。   淮南子说:&...

    知义法师

    初机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520011529.html
  • 罗巩死于非命

    罗巩是宋代大观年间的太学生,他的父母亲在两年中先后因病去世,棺柩停在屋中,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入土安葬。他推诿这是哥哥的责任,可是他的哥哥呢?认为父母是兄弟二人共同的父母,关于父母遗体的安葬,罗巩也应负有责任。后来罗巩赴京应考,当时京中有一关帝庙,传说很有灵感,因此香火很盛。他在应考期中,憧憬著美丽光明的前程,也到关帝庙去焚香叩头,诚心祈祷。这天夜间,梦见关帝指著他父母棺柩对他说:‘孔夫子论...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294516968.html
  • 知义法师答:儒家说食色性也。佛制戒淫茹素,二者孰是?

      知义法师答:都对。因为儒家说的是世间法,佛说的是世出世间法。其实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修、齐、治、平,并不是食色性也。但是许多人,谈起吃喝玩乐,就捧出孔夫子为挡箭牌,若是谈‘四维八德’,就说现在是太空时代,提那些老八股干什么?因此不但不捧孔夫子,而且还要咒骂,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我们应该了解孔夫子著书立说的目的,是教民易俗,匡正时弊,除了食色性也之外,还有&lsquo...

    知义法师

    初机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020011542.html
  • 从圆觉经看孔子的入世菩萨路线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圆觉经   以我的看法,走这种入世菩萨路线的人很少,像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就是走这个路线。孔子传道与曾子,曾子著《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圆觉经》这里所讲的“至静力”。但是,静到什么程度呢?...

    南怀瑾教授 著

    |论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109501710.html
  • 关帝庙楹联欣赏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里的关公像     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忠悬日月     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关圣殿/湘潭)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关帝庙/山西运城/翁广居)     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     佑民福田,千秋俎豆永山河(关帝庙/北京地安门/乾隆皇帝)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     修...

    佚名

    关帝|楹联|关公|对联|财神|武财神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08312130211.html
  • 从圆觉经看孔子的入世菩萨路线

      以我的看法,走这种入世菩萨路线的人很少,像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就是走这个路线。孔子传道与曾子,曾子著《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圆觉经》这里所讲的“至静力”。但是,静到什么程度呢?功夫到什么程度?有问题。若说完全没有功夫也不对,的确也有功夫,也能心断烦恼,达到圣贤境界。但是,没有去掉烦恼的根,非最高菩萨境界,不够圆满。   这一类菩萨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4743953.html
  • 我们为什么要学《弟子规》

    传统说法——五伦,是人类固有的相互关系,不是孔夫子或某个人制定的,从古至今都是这五种关系,谁都离不了,既然谁都脱不了干系,只能想办法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不能苟且,也苟且不了。如果这些关系都处理好,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5775245.html